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财经 锐裘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Research &Query”

关注我们,发现实体商业的一切

1月23日,RQ年度分享会《2021,看见美好商业空间》顺利举行。我们邀请到5位嘉宾,为我们呈现商业空间的不同面貌。

第三位嘉宾,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明略科技集团高级总监、前秒针系统商业智能分析上海负责人 Violet Fu。她从消费趋势角度,为我们展现了疫情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5大疫情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趋势。

本文系 Violet Fu女士于活动现场的分享文字精华整理,全文2600字,带大家了解未来都市年轻人地注意力与消费变化。

如今,距离疫情出现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其对人们的消费有了巨大的影响。通过数据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疫情后人们消费有六大趋势变化。

趋势一:

国家自豪 National pride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经历了疫情,由于政府反应速度快、社会机构积极响应、人们行动自觉,因此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伴随着大家国家自豪感的增强,国货品牌也越来越受到支持。有报告显示:2009年的时候消费者搜索国产品牌占比只有38%,经过十年之后,这个比例提升到70%。

那么,在国货品牌中哪些行业是处于最前列,消费者对于不同品牌的观感有什么样的变化?

在手机领域,从最早大家只关注苹果品牌,到现在华为的市价率、中美贸易站后消费者的支持度,都能看到不一样的变化

在电影领域,以前大家会有国产电影“五毛特效”的感知,而现在大片的票房不输好莱坞

在时尚领域,从最早的运动休闲装的印象,到进入国际时装周、有了自己的品牌风格

在车、护肤品等等领域,消费者对国货整体印象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调研发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印象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回顾国家的政策,可以看到许多企业和品牌都在更好的塑造品牌形象。从2017年5月10日,国家设立中国品牌日开始营造品牌氛围,到19年阿里推出”新国货计划“,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扶持国货行业,给到更多国产品牌品牌化的支持。

当然,不同人群对国货的认知也是不同的。

对70后而言,他们更关注5G等大趋势;对80后而言,他们则更关注衣食住行如手机、车、奶粉等;对于85后、90后而言,他们更关注科技、更愿意去表达自我,更关注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行业;而对于00后而言,他们更在意圈层,更注重自身兴趣,更关心品牌或者空间有没有戳中我的兴趣。所以不同人群,对国产品牌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在这里,可以分享几个案例。

天猫在19年5月10号国潮品牌日上,推出了“当潮不让”Campaign,其邀请了街舞、涂鸦、乐队等各个圈层的KOL参与直播,还安排了GAI创作主题曲《当潮不让》、邀请UP主拍摄国潮相关舞蹈,在抖音上举办了#中国潮中国造#变装挑战赛,都非常受年轻人喜欢。

▲GAI创作的主题曲《当潮不让》

虽然国潮的正面效应不断,国际品牌自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但只是简单粗暴套上国潮的外壳,也可能弄巧成拙,比如今年的翻车案例:巴黎世家的七夕沙漏包。消费者的情感度只有3.4%,并且有许多负面评论,给人感觉有点“土村”。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而相比之下,李宁就是做的不错的案例。他在最近一次时装周上,整体上以“丝路探行”、“少年心气”、“融之新生”三个关键词为主题,将古代丝路商队和敦煌壁画元素完美地与时尚结合在一起。所以大家会觉得很“炸”、大气。当品牌真的以文化底蕴作为传播桥梁,才会获得喜爱与支持。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另一个出圈案例,是今年在《乐队的夏天》走红的五条人,乐队的 logo 红色塑料袋,不仅风格新奇,也是珠三角地区市井文化的缩影,此外,他们还采用诸如 “发廊”、“霓虹灯”等南方县城特有的市井元素,打造成“野生土酷”的乐队形象。让你想到霓虹灯,回到小时候80年代。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品牌如何将文化与中国风更好的传递,是未来品牌想要变得更好需要思考的方向。

而非常年轻的品牌花西子便是是当下成功案例之一,品牌主打东方美,根据数据观察其销量增幅可观。2020年双十一,花西子联合李佳琦推出了苗族银饰主题的产品,设计里融入了苗族特色。声量高,卖得好。每个产品细节都在诠释品牌和东方文化的结合。

趋势二:

敬畏自然 Nature reverence

疫情之下,很多人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话题。

年轻人会更关注具象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会研究更详细的内容。例如,他们会去关注「材料革新」,像是植物皮革代替动物皮革、香蕉皮面膜、光触媒牙刷、蚂蚁森林香氛等。同样,新能源汽车、3D打印、人造植物肉,也是大家会关注的话题。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另外,大家也会有更多创造发明的实践:有消费者将3吨半的咖啡罐子养植物、有人将星巴克纸袋做成手机壳、有人将不穿的牛仔裤做成挎包...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除了越来越舍不得扔东西,人们还会减少欲望:比如提倡共享主义(共享自习室、共享APP)、推崇长效理念(强调可循环利用)、强调断舍离(注重收纳和商品二手循环)、注重品质生活(理性消费)。

趋势三:

健康关怀 Nature reverence

关于安全和保护的讨论,从去年2月后进入到高点。疫情让人看到生命是脆弱的,也在经济状况上影响了许多消费者,人们更加重视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基于此,“报复性存钱”、“报复性工作”作为衍生话题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90后开始意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在财务保障上,越来越多年轻人会更有计划性地安排。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在外部防护方面,消费者养成了囤口罩、消毒液、酒精棉的习惯,这些产品逐渐成为生活必备品。而在健康方面,消费者开始讨论健康养生,具体表现在消费者从健康的一日三餐到选择更健康的食材做料理。一些人会开始选择低糖低卡低脂的产品,或者选择一些有营养饮料等。

趋势四:

关系连接 Nature reverence

通过研究今年的送礼趋势,我们发现“微场景送礼”是一个重要关键词。

经过很长时间的隔离后,人们更加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以及生活的仪式感。所以即使是一些之前看起来很普通的日子里,他们也会给身边的人准备小礼物来表达他们的关心。这也是为什么“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的原因。

另外,很多人开始不只是送礼给别人,也开始买东西犒劳自己。

这里有一个案例可以分享。花西子在七夕推出画眉活动,鼓励大家用花西子眉笔为另一半画眉,增进爱意。同样,在这个期间“尽孝型染发”的概念也被提出,和父母长时间相处后很多年轻人会选择在隔离期为父母主动染白发。

这样的一些活动,会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起来,所以别看都是身边小事,也非常重要。

趋势五&六:

自我沉淀Self explore

拥抱数字化 Embrace digital

疫情期间,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全部都数字化了。

消费者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内审、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上半年,消费者花在阅读app上的时间明显上升,2020平均时长447分钟,而2019年还只是396分钟。同时,线下课堂转变成网课模式也推动了教育app的时耗上升。

疫情宅家期间,消费者会研究做饭、烘焙等。同时一些美妆爱好者会在家研究化妆护肤,为复工返校做好准备。因此,消费者今年在课程上的花费是比较高的。

小结

以上是对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社会、家人的原因剖析。

而对商业空间而言,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转变,未来空间还能带给消费者怎样的价值与意义,是空间需要持续思考的。

例如:

1)在已知大国骄傲自豪感提升后,商场在活动策划时,如何了解消费者对某些哪些点更有感触?

2)消费者更关注环保后会提升对环保产品的消费吗?

3)设计活动时,如何增进消费者与家人的高质量互动?

4)健康类产品可以怎么设计出新意

5)学习作为大势所趋,公司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效率。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向前探索的方向。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Violet Fu

明略科技集团高级总监

前秒针系统商业智能分析上海负责人

从事社会化研究15年以上

关注RQ视频号,获取更多新鲜资讯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者的行为有了哪些变化?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