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分析研判了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21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重点任务。一项项重点任务背后传递出哪些重磅信号?
重点一:完善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
会议指出,今年证监会将继续完善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安排,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体而言,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稳定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完善商品及金融期货期权产品体系。完善科创属性评价标准,加强对拟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监管,切实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认为,资本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一方面,应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紧密融合。
另一方面,创新是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需要以资本为纽带,引导和支持生产要素向创新型企业倾斜。充分发挥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的独特作用,弥补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加快创新资本形成,提高创新水平。
重点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落实落地
会议指出,今年证监会将做好注册制试点总结评估和改进优化,加快推进配套制度规则完善、强化中介机构责任等工作,为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积极创造条件。统筹抓好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和退市改革方案落地见效,严格退市监管,拓展重整、重组、主动退市等多元退出渠道。进一步深化新三板改革。稳步推进制度型对外开放,积极推进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同时加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建设。
申万宏源董事长储晓明认为,提升直接融资比例,畅通资本形成机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根本目的。投资、融资、交易则是资本市场的三大核心功能,是畅通资本形成机制的基础。完善的基础制度体系是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的前提。应抓住注册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改善基础制度,将价值判断归位给市场主体,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快资本市场投资功能的建设。
同时,应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服务下沉,支持场外股权市场高质量扩容,全面推动地方资本市场服务与全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的无缝衔接,做大产权交易市场,以城市群为主体,组建区域性股权登记交易中心,打通区域股权市场到新三板、创业板及主板之间的衔接路径,拓宽丰富直接融资的渠道,推进更多资金以直接融资的渠道转化成投资资本。
此外,业内专家指出,注册制改革向全市场推开,在拓宽前端入口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快畅通出口,构建重整、重组、主动退市等多元退出渠道,优胜劣汰、应退尽退,化解上市公司存量风险。
重点三:完善市场内生稳定机制
会议指出,保持复杂环境下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势头,需贯彻“不干预”的理念,完善市场内生稳定机制。一方面,以更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与服务创新力度,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宏观形势的跟踪研判,密切关注市场流动性变化,严密监控资金杠杆水平,动态完善应对政策,严防跨市场跨领域跨境的交叉性、输入性风险,切实维护市场稳定运行。
“不干预”就是“不越位”,不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主体运行,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的可预期机制。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指出,“不干预”重点在于,一方面应着力增强交易便利性、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健全鼓励中长期资金开展价值投资的制度体系。
另一方面,应完善预期管理机制,加强宏观研判,稳定市场预期。以编制权责清单为抓手,全面清理“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进一步整合规范备案报告事项。健全促进行业机构做优做强的制度机制,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重点四:落实“零容忍”理念和行动
会议指出,今年证监会将进一步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建立跨部委协调工作小组,加大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市场操纵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有关机构和个人的责任追究一抓到底。贯彻落实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十一),配合修订证券期货犯罪案件刑事立案追诉标准,出台欺诈发行股票责令回购等配套制度。推动期货法立法,加快推进行政和解办法、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等法规制定。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厉健律师表示,2020年3月1日起实施的新证券法在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方面对证券违法、违规行为产生较大威慑力,而同年12月底通过刑法修正案把证券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短板”补齐。可以形象表述为,在刑事、行政、民事“三管齐下”的追责新体系下,证券违法成本已经上升到赔得“倾家荡产、牢底坐穿”的程度,为全面施行注册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健全整体司法执法体制之外,加强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的日常监管,优化市场生态,离不开市场各方主体共同发力。业内人士指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局面,需不断强化与立法、司法机关,宏观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协作联动,这有赖于尽快完善各类法规制度。
重点五: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
会议指出,今年证监会将稳妥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加大债券市场基础制度和法治供给,优化债券违约市场化处置机制,加强统一执法,严肃查处“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推进“伪私募”等相关风险的分批处置,严格落实私募基金底线性要求,建立部际联动、央地协作的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加快推动出台私募条例。强化场内外一致性监管,巩固深化股票质押风险处置成效。
证监会公司债券监管部二级巡视员倪改琴表示,目前,债券市场存在部分发行人尤其是非上市主体合规意识淡薄、公司治理失范、信息披露不实,甚至存在逃废债的情形;部分主承销商和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勤勉尽责;信用评级质量不高等问题。
一方面,应继续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性质恶劣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逃废债等违法违规典型案件,强化中介机构监管,压实各方责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好债券市场健康生态。另一方面,应把好“入口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并且应以新证券法为法律基础,统一完善公司债券的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评级、执法等工作。
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表示指出,近年来,随着私募行业的发展壮大,私募基金领域集团化经营趋势明显。一方面,有些不法机构利用集团化之名,进行虚假或片面宣传,甚至从事非法集资等不法活动,同时造成长期私募 “空壳”现象,扰乱了行业秩序,阻碍行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部分集团化私募存在一定的变相自融、利益输送的风险。
杨玲认为,应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有效防止“伪私募”,加大对集团化私募的监管要求、强化集团化私募的风险隔离,助力私募基金行业真正回归 “投资”的本源,实现行业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重点六:强化科技对监管有效支撑
会议指出,证监会今年将聚焦“数据让监管更加智慧”的愿景,全面提升监管科技和行业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突出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和结果导向,夯实数据治理基础,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科技对监管的有效支撑。加强证券期货行业科技发展的统筹规划,大力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在行业的推广应用,提升行业科技安全管理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应继续推动资本市场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强化科技对监管的有效支撑。一方面,应不断提高信息系统、技术可靠性,完善数据标准、数据安全等制度设计,不但要关注金融业务风险,也要关注各类技术风险,及时化解信息技术系统、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风险隐患。
另一方面,应通过科技赋能,强化市场监测分析与预期管理。健全市场风险的预防、预警和防范处置机制,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监管效能,抑制市场过分投机炒作。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2021年证监会将继续深化科技监管的改革,加强行业科技发展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狠抓基础工程优化监管系统建设,加强行业的安全监管,进一步推进科技监管再上新的台阶。(记者闫鹏 马悦然)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编辑:山晓倩
监制:蒋春林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信息量很大!证监会的这个会议,释放出哪些重磅信号?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