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坐拥千亿市值的泡泡玛特,近日因为盲盒“二次销售”被顶上风口浪尖。
泡泡玛特于12月11日登陆港交所,市值最高突破了1200亿港元,而受此消息影响,泡泡玛特昨日开盘跌超16%,报74港元/股,市值狂泻了150亿港元。
今日,泡泡玛特股价已经有所回调,截至今日发稿,泡泡玛特股价报81.3港元/股,总市值达到了1140亿港元。
近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自己在济南万象城泡泡玛特实体店买了3个盲盒,回家后发现封盒处均有黄色胶水,其中一盒里的卡片还有折痕,疑似为二次销售。
该网友发现店里其他盲盒也存在类似情况。现场工作人员称,将开始内部调查此事,会弄清楚究竟是店员跟外边勾结、还是店员的个人想法,结果将及时对外公布。
泡泡玛特二次销售图片
12月24日凌晨,泡泡玛特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经监控查询,12月14日,泡泡玛特济南万象城店有5名店员自行拆开11个盲盒,拿走了想要的以后才结账。
12月21日,公司与涉事的5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涉及的商品全部收回。泡泡玛特表示,涉事员工已被全部辞退且永不录用,接下来会对门店服务流程改进,并开展对各地门店的巡视,加强监管。
泡泡玛特公布的员工处理结果(来源新京报,由企业供图)
分析员工偷拆盲盒的原因,有观点认为,一套盲盒存在12个“普通款”和1个“隐藏款”,隐藏款的获得机率非常低,因此该款盲盒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价格往往被炒得非常高。更存在内部员工与黄牛合伙偷卖隐藏款的案例。
就在周末,新华社撰文点名批评泡泡玛特,认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文章称,盲盒不但是个经济现象,也反映当下中国年轻人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有专家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钛媒体APP编辑芦依整理)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承认二次线销售,新华社撰文批评,泡泡玛特市值狂跌150亿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