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成立仪式暨2020中国经济学学术体系高端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国内外2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共同见证了揭牌,并在随后的论坛环节进行了学术交流探讨。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在题为《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新阐释》的演讲中表示,今天我们要深入研究如何加强中国系统化经济学说中的“术语革命”这一命题,这是整个学界学术性和学理性的基础,没有术语的革命,没有概念的基本认同,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就无法建立;我们要深入研究今天应该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我们还要深入研究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一个富有中国特色和特点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伯重在题为《经济学、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的主题演讲中,认为经济学其实是一个高度自我封闭的学科,历史是经验经济学理论的实验室,没有经过实验,是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的。美国经济学家萨默斯曾讲过“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对计划经济国家如何转型有一个出奇的共识,就是采取华盛顿共识所主张的休克疗法。”但这一主张的实际推行结果怎样呢?在上世纪90年代的苏联和东欧,确实按照这个方法进行了转型以后,经济崩溃了停滞了,危机不断,而且收入分配不均和腐败现象,不仅存在并且更严重”。 世界上哪有真正相同的事情?所谓相同,都是察之不精,背后其实是思想的惰化与退化。
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沈坤荣教授在演讲中指出,在增长的潜力和动力研究中发现,包括投资波动、税收竞争、土地财政、金融风险、环境治理等等,地方政府的行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离开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视角去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法透视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地方政府的行为主要体现为市场的互补功能,恰恰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善和不足,使得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由中国的客观现实到中国的理论研究,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细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魏明孔在题为《中国经济史话语体系构建之管见》的演讲中,认为经济史要立足于现实,要关注现实经济,立足当下要有人文关怀。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经济史的史料传统。这些遗产我们应该继承,更有特色,也更有民族性。既然中国经济史是中国经济的源,那么中国经济史研究对于探索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意义是不可或缺的。中国经济史学科的话语权及中国特色的经济史体系的建立,无疑对提高中国的软实力是有裨益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所长韦森作了题为《通货膨胀永远是各货币现象吗?一个大范围世界史的比较》的演讲。他通过大量数据研究指出,今天不仅是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即便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都有一个特殊的经济现象,那就是广义货币和通胀没有多少关系。这是一个什么原因,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人类历史上新的货币时代已经开始,世界实际上已经不再是纸币时代,哈佛大学一个教授提出了“无现金社会”的概念。亚当斯密说到货币两种用途,一个是为还债,一个是购物。英镑任何一张纸钞上正面都印着货币是一种债。美元上也印着说美元就是用来还债的。债务起源的本质被我们许多经济学家所忘记。债务在猛涨,货币也一样。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历史实验室:无法绕过的经济史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