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宁愿让2亿国民吃不上饭,也要低价对中国出售大米,莫迪怎么想的

财经 亮剑精神

自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正常的经济活动通通受阻,绝大多数国家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困境。对于各国来说,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受限导致货物的出口暂缓,因此,增加贸易出口量是各国的共识。这对于经济发展受限的印度来说,更是如此。作为一个基础科技发展有限的农业国,谷物出口几乎是印度每年对外贸易的重头戏。本月,印度与中国达成了出口10万吨大米的协议,不知是好是坏,不过就目前来说,宁愿让2亿国民吃不上饭也要低价对中国出售大米,我们不禁要问,莫迪怎么想的?

宁愿让2亿国民吃不上饭,也要低价对中国出售大米,莫迪怎么想的

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中国会向印度进口如此大数量的大米。中国不是已经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了吗?确实如此,根据我国农业部地说法,中国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粮食自足,不管是小麦还是大米产量,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飞跃。粮食不仅要用于消费,还要有一定过剩的储备量。这部分进口而来的粮食,不仅能够丰富我国粮食品种,还能作为低价原料米参与生产,降低我国粮食制品的生产成本。

宁愿让2亿国民吃不上饭,也要低价对中国出售大米,莫迪怎么想的

根据印度大米出口协会分析,首先是中国的固有的进口国出现了供应危机。还是说回新冠肺炎,在此期间东南亚各传统稻米出口国产量大大减少,尤其是刚刚遭遇旱灾的泰国,不足以达到中国的预期进口量,另外由于此次疫情,大米采购、运输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价格也是提升了不少,这时,中国瞄准了印度。

宁愿让2亿国民吃不上饭,也要低价对中国出售大米,莫迪怎么想的

事实上,这并不是我国第一次从印度进口大米。2006年,印度获得了中国大陆的大米准入许可,到这并不意味着印度从2006年开始就稳定持续地向中国输入大米了,真正的出口还得等到2017和2018年。原因很简单,质量问题。尽管印度的气候条件优越,充足的水热非常适合于谷物生产,但迫于印度自身的处理工艺问题,印度大米一直为我国所诟病,更何况还有距离更近一点的泰国、越南等国。

两年过去,我国再一次向印度伸出橄榄枝,主要也是印度的自我推销。在全球总体粮食产量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将不同程度地提升,但印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选择在此时降低粮食出口价格,而且远远低于东南亚各国,其意图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要抢占市场份额。而这,也是我国正希望看到的。谁不想在超市低价促销商品的时候分一杯羹呢?

宁愿让2亿国民吃不上饭,也要低价对中国出售大米,莫迪怎么想的

印度签订这份协议,意味着将近2亿的印度国民会出现食不果腹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久违的大订单实际上是从印度人民的嘴里抠出来的。那么作为印度总理的莫迪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呢?第一是因为印度在疫情期间少了许多国际订单,很大程度上在吃老本,这个贸易合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止损国内经济;第二,印度的农产品加工能力有限,无法充分利用其自产的粮食,与其烂在国内,不如卖出国外。

我们从这次贸易可以看出,印度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不平衡的,农业产量大是好的,至少在解决温饱问题上不是问题,但是出口处理产品无论如何都占不了太大优势,只要对农产品进行进一步加工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印度政府估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先要抢占市场,然后再摸索加工技术,将整场买卖全部收入自己的囊中。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宁愿让2亿国民吃不上饭,也要低价对中国出售大米,莫迪怎么想的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