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央行再度发声!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明年四大重点工作也明确

财经 证券时报网

央行再度发声!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明年四大重点工作也明确

明年央行的政策重点有哪些?这一会议作出提前“预告”。

12月18日,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主持会议,党委副书记、行长易纲及党委其他成员出席会议。

央行再度发声!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明年四大重点工作也明确

会议指出,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金融工作责任重大。人民银行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委办公室职责,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本次会议将央行明年要着重抓好的工作任务划定为四大类,但另据会议透露,拟于近期召开央行年度工作会议,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具体要求。

如何实现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明年央行有哪些重点工作任务?会议主要提出以下四方面:

一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

三是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具体来看,在稳健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持续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中枢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意味着M2增速和社融存量增速两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明年将经历压降的过程。根据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的估算,2021年名义GDP增速约为10.7%,在央行货币政策首要目标可能切换至金融稳定而收紧的情况下,预计2021年M2增速回落至9.5%-10%左右,社融增速回落至10.9%左右。

“我们通过社融增速预测值初步估算2020年末我国宏观杠杆率水平大概率突破280%,全年上行幅度超20个百分点。预计后续稳定宏观杠杆率将逐渐成为政策重点,金融稳定可能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即货币政策基调转向稳健中性,出现边际收紧,2021年一季度开始信用收紧概率较大。”李超称。

不过,即便明年一季度信用开始收紧,但鉴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不急转弯”,预计宽松政策退出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以平滑政策调整对市场的影响。尤为注意的是,12月21日公布的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结果显示,LPR连续8个月维持稳定。不过,随着8月份以来央行连续超额续作MLF,近期货币操作边际宽松,银行负债成本高企的问题有所缓解,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在12月迎来降幅。因此,有分析认为,一年期LPR利率再次下行为期不远。

“LPR由MLF利率和加点幅度两部分组成。自2019年LPR改革以来,MLF利率的降低是压低LPR的主要力量,我们认为未来LPR降息的动力更多地来源于加点幅度的压降。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报价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已开始下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其还会进一步回落。目前很多事情在向着压低LPR利率的方向发展,预计一年起LPR利率再次下降为期不远。”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科技产业将成货币信贷重点支持领域

会议确定的第二项工作任务,则是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做好稳企业保就业纾困政策的适当接续,继续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制造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有效衔接。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明年在保持原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基础上,预计将进一步创设新的工具,除了“结构性”特点外,还会进一步增加工具对实体经济的“直达性”。同时,相比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这表明除了传统的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支持,明年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卡脖子”问题的科技产业也将成为货币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表示,央行今年推出的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创新货币政策工具明年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可考虑作为长期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工具。同时,虽然宏观经济在改善,但不少小微企业还面临着经营压力,明年预计政策还会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无还本续贷等举措,保持小微企业资金流稳定,防止因资金断档使得小微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预计明年针对小微企业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会逐步退出。

防范化解风险重在健全风险处置制度体系

尽管今年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但这并不意味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就一劳永逸。未来,金融领域的风险防范将从前期的“拆弹”重点风险,变为更加注重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

本次会议也提出,要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巩固拓展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果,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压实中小银行风险处置责任。加快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支持金融科技依法规范发展,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如何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易纲、郭树清在《辅导读本》中的两篇署名文章中均有详细论述。

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备受重视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要推进。会议提出,明年要做好“十四五”金融业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稳步推进农信社改革。深化债券市场改革,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夯实信用基础,严肃市场纪律,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持续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扩大金融双向开放,推动已宣布金融开放措施切实落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开放条件下金融监管能力。

上述表述多数也是此前央行一直强调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只不过,由于近期部分地方国企债券违约以及市场对信用债市场发展的热议,令深化债券市场改革在当下引起更多关注。

那么,如何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张旭认为,债券市场法制的完善是打破刚性兑付预期的先决条件,而刚性兑付预期需要通过一次次的违约才能稳步淡化。不过,违约又有可能带来金融市场的波动。在面对市场波动时应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导向,依靠市场法制规则“托底”,不宜过分依赖于政府行政指导,因为后者可能进一步强化市场的刚性兑付预期。

“因此,在淡化刚性兑付预期的同时应构建有利于债券融资的良好市场生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切实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增强投资者信心。只有投资者坚信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得到保障,才不会迷信所谓的政府救助,才甘于自担风险,金融体系的运行也才会更加稳健。”张旭称。

不过,李超还认为,仅强调完善债市法制并不一定能根本解决信用收缩的问题。针对完善债券市场法制,这是打击逃废债的重要保障,有助于缓解信用违约风险,但金融市场对违约事件往往是非线性的反应,仅强调完善债市法制并不一定能根本解决信用收缩的问题,还需配合其他托底政策,防范系统性信用收缩风险。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央行再度发声!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明年四大重点工作也明确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