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欺骗”消费者十几年,工厂早已停产,靠卖商标一年“捞金”13亿

财经 财料

相信不少人买东西都会考虑牌子问题,好的品牌意味着质量保证,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这让不少消费者认为大牌子不会拿品质“开玩笑”。换句话说,品牌效应的背后是消费者的认可。

“欺骗”消费者十几年,工厂早已停产,靠卖商标一年“捞金”13亿

其实,在这样的品牌效应下也诞生了一种经营模式,那就是“贴牌生意”,俗称“卖商标”。事实上,做贴牌生意的牌子真不少,像我们熟悉的七匹狼、北极绒、恒源祥等都在卖商标。毕竟卖牌子不用花费什么成本,基本上是“躺赢”。不过,这种做法也让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

然而,在众多卖商标的牌子中,最“出圈”的当属南极人。南极人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其营收为39.1亿元,品牌授权相关的业务收入就达到了13亿元,毛利率高达92.70%。

“欺骗”消费者十几年,工厂早已停产,靠卖商标一年“捞金”13亿

事实上,南极人能取得如此收益,是因为它将卖商标做到了“极致”。不像北极绒、恒源祥一样仍保留主业,南极人早已卖掉所有工厂,没有生产任何产品,而把重心放在了品牌授权及相关服务上。

如今,在各大电商平台,我们都能看到南极人授权的官方店、专卖店、工厂店等等,类目更是涉及到了保暖内衣、育婴用品、家用电器,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有人打趣,购买南极人产品就是在玩“盲盒游戏”。

出奇制胜,销量冲破10亿

南极人能如此挥霍“资本”,是因为当初的品牌沉淀打下了牢固的基础。1997年,俞兆林新推出的保暖内衣,让消费者见识到这“神奇玩意”的魅力。有了俞兆林的“暖场”,张玉祥创办的南极人,在4个月的时间里,就做到了销售额突破1亿元。

“欺骗”消费者十几年,工厂早已停产,靠卖商标一年“捞金”13亿

之后,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张玉祥改良了保暖内衣,用全棉面料取代化纤面料,还与美国的杜邦公司一起研发,推出了“棉+莱卡”保暖内衣。这一创新式的尝试,不仅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距离,还“俘获”了很多消费者的心。

在打响品牌知名度这方面,张玉祥也是下足了功夫。先是花费巨资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南极人不怕冷”这句广告语可谓是深入人心,随后还邀请了葛优、刘德华、海青等明星为其代言。在这样的重重推广下,2004年,南极人的销量达到了10亿元。

两次转型,打造另类品牌形象

在张玉祥看来,卖商标也是品牌生存的另一种形式。所以,在看到老对手恒源祥的“贴牌生意”小有成就后,南极人砍掉了自主营销的经营模式,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品牌授权上。

“欺骗”消费者十几年,工厂早已停产,靠卖商标一年“捞金”13亿

随着电商的兴起,南极人也迅速抢占了“高地”,并放低了授权门槛。像恒源祥的保证金为100万,而南极人的保证金仅为10万元,既不“高贵”,也不至于太差劲。就这样,南极人成了很多经销商的首选。

2015年,南极人改名为“南极电商”,并借壳新民科技成功登陆A股市场。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股价累计增长超过290%,翻了将近3倍,其市值最高时可以达到500多亿。

陷入财务造假风波,再一次站在风口浪尖上

尽管在“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下,南极电商在2020年前三季度的营收达到了27.72亿元,实现净利润7.22亿元。

然而,这份靓丽的业绩单却让南极电商再一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早在2019年,南极电商就被质疑指出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存疑、供应商和客户重叠性高等问题,如今这些质疑又笼罩在南极电商身上。

财务造假疑云重现,也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2021年开年以来的7个交易日,南极电商的股价累计下跌32.5%。虽说南极电商对造假疑点做出了回应,南极电商股价的异常波动还是引起了证监会的注意,并被纳入重点监控范围。

“欺骗”消费者十几年,工厂早已停产,靠卖商标一年“捞金”13亿

除此之外,对授权门槛的疏忽把控,以至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是近几年来南极人饱受诟病的原因。诚然,品牌授权给南极电商带来了很多利润,但如果南极电商仍对品控问题放任自流,消耗自身品牌信誉,那么就不要怪消费者不买单了!

你们购买过南极人的产品吗,觉得怎么样呢?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欺骗”消费者十几年,工厂早已停产,靠卖商标一年“捞金”13亿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