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2月29日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下称“联合工作组”)成立,实质上代表着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集团”)解决流动性危机进入包括地方政府、债权人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等多方介入的新阶段之后近一年时间,关于海航集团危机如何处置以及未来如何走的问题终于要到了最终“揭盖子”的时刻。
1月22日,海航集团发布公告称,“根据工作需要,即日起,顾刚辞去海航集团董事及执行董事长职务,任清华辞去海航集团董事及联席首席执行官职务。”
顾刚和任清华是在去年2月29日联合工作组成立时,代表海南省政府进入海航集团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两人此前分别来自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和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两人来到海航集团之后分别担任执行董事长和联席首席执行官。
按照当时海航集团发布的公告,工作组的进驻以及一系列人事变动是为了“有效化解风险,维护各方利益”,因此在海航集团“请求”之下开始对这个过去三年里备受关注的企业危机事件寻求一个解决方案。
人事变动
海航集团1月22日发布的公告表示,自2020年2月29日联合工作组成立以来,海航集团在联合工作组的全面协助、全力推进下,有效防控风险、切实维护各方利益,确保了航空主业安全运营,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做了大量工作。目前,联合工作组已经完成尽职调查工作,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制定了风险处置工作思路和方案,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而此番人事变动则是“为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风险处置相关工作”,不过虽然顾刚和任清华辞去了在海航集团的职务,但按照海航集团公告显示的内容,二人担任联合工作组职务不变。
海航集团表示将在联合工作组的指导下,在各方的支持下,继续全力以赴推进海航集团风险处置的实施工作,妥善做好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工作。
据接近海航集团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联合工作组近一年来主要工作就是为海航集团设计一个被称为“整体风险化解救助方案”的最终解决路径,目前已经得到相关各方首肯,预计很快将会对外公布。
按照多位来自海航集团内部以及接近海航集团的来源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的消息显示,因“多元化”而陷入债务危机的海航集团此后会将业务聚焦于航空主业,并以旗下航空主业龙头企业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航控股”)为核心,专注于发展航空运输产业,而海航集团最终将很可能结束其并不圆满的使命,从此成为历史。
债务压力与解决方案
作为业务多元化主体的海航集团过去几年里在全球大量并购是造成流动性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高峰时有超过七千亿债务,自开始化解流动性危机之后大量甩卖资产也未能“填坑”,这也成为去年初联合工作组的进驻的主要原因之一。
去年12月9日,海航集团此前海外并购的一个“招牌”项目、在2016年斥资60亿美元“入手”的英迈国际在经过漫长的寻找买主过程之后终于以73亿美元脱手,加上此前处置的Swissport等资产,从2018年开始由“买资产”转向“卖资产”,目前海航集团已经完成了境外资产清产核资,并在处置资产上取得了一定的收益。
对于仍存在的债务压力,有知情人士表示,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后续会有包括国有资本在内新的战略投资注入到“新海航”,但公司仍将保持民营主体的性质。同时据了解,经过与债权人一个时期的沟通,债转股也将是一个化解债务压力的重要手段。
有接近海航集团的人士透露,“保住主业”是此番化解风险的核心内容,为此一些之前的决策可能都会被推倒重来,比如一些地方航空公司的出售问题。该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计划,此前已经宣布将由几个地方政府接手的航空公司会重新“回购”,并将相关的资产注入海航控股,“这是一个目标,但部分地方航企的情况比较复杂,也不排除无法收回的情况。”
前述人士透露,由于航空运输业专业性较强,因此海航未来可能会从包括国有“三大航”在内引入专业管理人才来保持公司在业务和发展方面的稳定。
从一家地方航空公司起家,发展成为年营收数千亿规模的多元化企业集团,从2015年首次进入财富500强排名,2017年就攀升至170位,甚至后来有望进入前100强。海航集团在经过短暂的高光之后迅速滑落,最终回归为一家规模更大的“地方航企”,对资本和债务的处置显然并非最终的结束。据多个来源透露的信息显示,与海航集团化解风险方案同步推进的还会有一场大规模的追责行动,一份排查名单背后最终谁将为此付出代价将成为故事的终章。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海航危机走到“揭盖子”时刻:集团高层变动,重组大幕将开?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