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一代“国民记忆”汇源果汁陨落,少不了这些蛛丝马迹

财经 第3眼界

从五个切面看汇源的衰落轨迹

从中国第一果汁品牌到负债100多亿的巨亏企业;从2007年赴港上市,成为当年港交所最大IPO,市值一度超过313亿港元的牛股,到2018年股票被迫停牌,市值蒸发超过120亿港币,再到今年1月份,被正式退市,汇源果汁的命运让人唏嘘。

一代“国民记忆”汇源果汁陨落,少不了这些蛛丝马迹

汇源陨落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说,是因为当年那次未完成的收购,让汇源元气大伤;也有人说,是因为汇源的多元化发展出了问题;还有人说,汇源的家族式管理是一切的祸根……

但看似道理简单的背后,却是各种复杂因素交错的结果,而对于汇源的陨落,我们往往也不能简单归因。

一代“国民记忆”汇源果汁陨落,少不了这些蛛丝马迹

汇源的成功离不开"果汁大王""农民的儿子"朱新礼的呕心沥血,而汇源的衰落也与其经营理念和管理风格脱不了干系。

没有近距离观察过这家企业,无法洞悉汇源的全貌,但仍不妨碍我们从几个切面,来一窥汇源可能的衰落轨迹。

1.从2006-2016年,营业额连年看涨,为何利润不增反降?

从2006年的28.46亿到2016年的57.56亿,汇源营业额节节攀高,10年增长超100%(但这样的增速,仍低于整个果汁行业的平均增速)。

一代“国民记忆”汇源果汁陨落,少不了这些蛛丝马迹

然而抛开表象,你会发现:汇源的增长除了惯性使然,还有政府补贴和卖子公司的收入,从2013年开始,汇源陆续卖掉10余家公司,交易金额总超过30亿元;而政府每年过亿的补贴,也让年报数据掩盖了难堪;并且汇源在果汁主业之外的投资也年年看涨,缺少新的业务增长点,持续靠着汇源输血,自然拖累了业绩表现。

2.朱新礼为什么一心想卖掉汇源?

一来,汇源通过聚焦纯果汁业务,占据了市场空白。但总体来看,在整个果汁产业,纯果汁业务过于狭窄,难成大气候。

市场层面看,低浓度的果汁仍占主流,其中以可口可乐占据最大市场份额(14%,2019年),100%果汁领域,汇源虽占第一(约50%以上份额),但占比有下滑趋势,果汁产品有逐渐从主流走向边缘化的大趋势。

一代“国民记忆”汇源果汁陨落,少不了这些蛛丝马迹

而汇源围绕果汁业务拓展的诸多细分品类(浓缩果蔬汁、冰糖葫芦汁等),也出现左右互搏现象;再加上鲜榨果汁、茶饮店面的崛起,汇源面临较大内外部压力。

二来,汇源一心想往向上游的农业种植基地和原材料提供商方向转型。

把制作和生产果汁的下游产业卖给可口可乐等更擅长、业务方面也有所重合的优势企业是一个很好的聚拢资金的契机;而且可口可乐给出2倍市值溢价,也让朱新礼无法拒绝。

再者,很多参股股东,也希望借高溢价套现离场,几方可谓一拍即合。

3.可口可乐为什么要收购汇源以及收购"流产"给汇源造成了怎样的创伤?

作为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业务发展显出疲态,需要新的增长点。而汇源作为国内果汁龙头企业,是非常好的收购标的。

一代“国民记忆”汇源果汁陨落,少不了这些蛛丝马迹

因为销售团队有很大重合,故作为收购的条件之一,汇源需要大量缩减销售团队,以符合收购要约。

眼看汇源准备就绪,结果好巧不巧赶上国家《反垄断法》的出台。当时国家对外资控股国内头部企业十分敏感,而这桩"你情我愿"的收购,最终被国家相关部门否决。

收购流产之后,汇源只好踽踽独行。为了恢复元气,只好重新招兵买马,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错失了很多良机。加上营销模式传统,难以跟上时代节奏,汇源自此元气大伤。

4.又请职业经理,又搞事业合伙人,汇源几番折腾为哪般?

家族式管理,是汇源给外界的普遍印象,朱新礼的儿子、女儿、女婿等诸多亲戚都在汇源担任要职。

如果说发展初期,大家能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那么在企业壮大之后,这种管理的弊端便凸显出来。针扎不进,水泼不进,家族之间的利益成为阻碍汇源发展的严重顽疾。

知道自身的局限和家族式管理的问题所在,朱新礼也空降过不少职业经理人,比如前李锦记总经理苏盈福,比如统一和健力宝的高管。但最后皆因为冲突太剧烈,短期改革不理想,而被叫停。老朱"护犊心切",重归管理层,最后一切又回了原样。

而在事业合伙人方面,看似每个人都有了不小的决策权和创新自由,然而由于朱新礼忌惮太多,放权不足,刚开始红火,最后却慢慢沉寂,以致形同虚设,不了了之。

组织的顽疾不除,汇源很难焕发新生,而死板和缺乏创新的组织,注定走不远。于是更多得力干将出走,人才流失严重,于是汇源逐渐走向末路。

5.同样是多元化,为什么汇源走不好这一步?

营销跟不上,汇源业务走低,以致产能利用严重不足:2008年-2016年,产能利用率只有30%。加上果汁一条路的发展受限,朱新礼便开始在多元化的道路上折腾不止。

从果汁逐渐扩展奶制品、茶饮、牧场、白酒,甚至生态产业、特色小镇等领域,可谓五八大门。但除了消耗企业资金和精力,并未有所建树。而汇源也在果汁主业一次次地被吸血中,日渐债台高筑。

一代“国民记忆”汇源果汁陨落,少不了这些蛛丝马迹

多元化虽被"定位理论"的坚定信徒嗤之以鼻,但仍不乏诸如阿里、宝洁、小米、雀巢等成功案例。而汇源的多元化似乎走得并不顺利。因为跨度太大,彼此之间没有关联,且缺少系统规划和策略打法,所以汇源的多元化很难成功。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多元化虽有不少成功案例,但仍有"幸运者偏差"的因素影响。可以说,绝大部分企业的多元化是不可能成功的。

结语

朱新礼为自己的关联公司提供的40多亿违规贷款无疑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汇源被勒令停牌,并展开一系列调查。尽管最终有关违规贷款事件的原委逐渐清晰,但汇源仍旧错失了复牌的最后期限(2020年1月31日)。

对于港交所的决定,汇源表示:"不同意有关退市决定,对上市复核委员会的决定表示失望。"

然而木已成舟,汇源的大势也早已远去,只能黯然离场,留给世界一声喟叹。

朱新礼的"春秋大梦"从此划上休止符,虽有悲情因素,但大势使然,只好认命。

一个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而时代背景是不可忽视的的重要决定因素。假如当初可口可乐成功收购了汇源,那后面的故事可能是另一番光景了。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一代“国民记忆”汇源果汁陨落,少不了这些蛛丝马迹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