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德银转型之后:把握中国金融开放机遇,加码亚太市场布局

财经 第一财经

全球疫情在冬季有愈演愈烈之势,但亚太地区快速复苏,中国则是今年唯一一个将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相较于大幅下行的全球利润,多数全球性外资行的亚太地区表现却相对强韧。如今,伴随着中国金融开放加速等趋势,加码亚太业务成了多数外资行决胜下一个十年的关键。

日前,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了德意志银行(下称“德银”)亚太区首席执行官慕文泽(Alexander von zur Muehlen)。他说:“如今集团转型相关工作已大体完成,在保持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我们将专注盈利领域。亚太业务对集团整体收入的贡献高达14%,因此要聚焦亚洲,大力拓展亚太地区业务,并充分把握中国金融开放的机遇。”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鉴于全球监管趋严等因素,德银经历了阵痛。就在2019年7月7日,德银宣布重大战略转型,旨在提升集团盈利能力、提高股东回报,并推动长期增长。德银大刀阔斧地实施转型,令市场震惊,例如:大幅缩减投资银行规模,并计划到2022年年底前,削减总成本四分之一;退出全球股票销售和交易业务,大幅削减风险加权资产。但如今,这一过去选择业务收缩的德国银行业巨头正决心加码亚太业务。慕文泽还称,并不排除任何在中国寻求新牌照的机会。

德银转型之后:把握中国金融开放机遇,加码亚太市场布局

德银转型后加码亚太地区

全球性银行加码亚洲地区背后折射的是该地区的长期增长优势。以德银的例子来看,该银行2020年迎来成立150周年、进入亚洲148周年,如今亚洲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14%(26亿欧元),税前的占比则更高;全职员工占集团总数的8%约6700人;风险加权资产在集团的占比为11%即350亿欧元。

慕文泽表示,亚太区是全球增长核心,从德银研究团队的2022-2025年GDP增长预测来看,世界其他地区的年增长率为2.9%,而亚洲区(除日本外)为5.3%;亚太区金融服务业增速较整体经济增长步伐更快,主要驱动力在于——贸易增长以及供应链调整、亚洲企业规模与全球化程度与日俱增、区域内资本市场开放、财富积累加速。因此,在集团转型工作已大体基本完成后,把握亚太地区的发展机遇是重点之一。

他进一步解释称,早年德银随着欧美的大型跨国企业发展业务,帮助它们开拓亚太市场,因此也在亚洲增设网络。如今有更多亚州企业走出去,它们也将有更多融资、风险对冲的需求,而得益于德银在市场上所处的优势地位,可助力客户进一步发展国际版图,并满足他们不断攀升的全球金融服务需求。因此德银的交易银行、跨境业务能力、风险管理(汇率、利率等衍生品业务)将帮助这些企业。中国正在有序地开放金融市场,德银在人民币交易能力方面的投入很大,旨在服务人民币国际化。此外,亚洲地区人口年轻,但财富的增长却非常快,因此银行也要把握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下供应链的变化也是外资行看到的另一大业务机遇。亚洲供应链的韧性在疫情下凸显,且更多企业在疫情下将把重点经济利益或效率最大化转向灵活性和韧性,这意味着供应链可能会更加本地化、接近终端客户,这一趋势被称为“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积极的趋势在于,若企业将增加在全球各地的工厂,这意味着它们可能需要增加资本开支以建立新工厂、购买更多设备。慕文泽认为,这一趋势的确在发生,未来企业在岸融资的需求也可能会上升,这是全球性外资行的机遇。

相关调查也显示,当前不仅没有明显迹象表明全球企业准备将供应链撤出中国,许多受访企业反而计划增加在中国的供应链布局。四分之三的受访企业预计未来两年会增加在中国的供应链比例。

此外,今年全球各大银行都因为拨备计提的大幅攀升而盈利承压,但三季度不乏华尔街大行的拨备计提出现了近90%的环比下降。慕文泽认为,仍需保持谨慎,尤其是就欧美地区而言,还不能轻言拐点已至,因为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银行对于资产负债表的处理需保持审慎。不过,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复苏更快,受此提振,德银对亚洲区充满信心,可以说拐点已至。

把握中国金融开放机遇

中国金融开放是外资行当前最为关注的趋势。除了过去十多年来外资行聚焦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如今金融市场业务的吸引力攀升,而这也是外资行的强项。尽管德银已退出股票销售和交易业务,但企业银行和固定收入和货币业务(FIC)仍是核心业务。

目前,德银是债券通下排名前三的外资行做市商,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也是最活跃的外资结算代理人之一。慕文泽称,当前外资已持有近10%的中国国债,未来外资仍将增持人民币债券。作为中介机构,德银表示希望为投资者提供托管、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现金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此外,在基金托管业务方面,12月10日,证监会核准德银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境内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已达56.17万亿元。根据Wind数据,今年以来已新成立逾1200只公募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近3万亿元大关。同时,截至今年11月,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的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WFOE)已达30余家,彰显了中国本地基金市场对外资基金管理人不断提升的吸引力,这也为外资行带来了业务机遇。

不过,如今外资行似乎都已不再满足于“法人银行”这一身份,并希望在中国金融开放的浪潮中寻求更多牌照或业务机遇。例如,10月时,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渣打银行(香港)递交了申请设立证券公司的材料,并获得证监会接收。此外,例如花旗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法兴银行等都被传出希望在中国从事证券业务的消息。

对此,慕文泽回应称,德银还没有正式的决定,但对于新牌照,不想排除任何其他可能性,会密切关注相关进展,并遵循中国的监管发展,积极寻求和分析业务机遇。他还提及,将在中国境内市场继续招兵买马。事实上,去年9月,德银已获批成为中国银行间债市首批外资A类主承销商,并表示在加速扩容承销业务团队。

此外,慕文泽认为,在中国的另一个重要的机遇是ESG(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欧洲对ESG的重视由来已久,但中国则处于积累上升阶段,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与日俱增。德银在亚洲设有涵盖全行各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团队,是目前已知外资行中唯一作此团队配置的银行。日前德银也宣布,至2025年底,提升其ESG融资规模及旗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投资组合总额至2000亿欧元以上,其中包括:贷款、债券及由私人银行管理的可持续资产。2020年前三个季度,德银ESG债券的承销额40亿欧元,其中包括绿色债券、社会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以及与可持续标准挂钩的其他债券。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德银转型之后:把握中国金融开放机遇,加码亚太市场布局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