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 2月18日,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原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首批终身教授陈玉琨,做客“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有请校长”节目,畅谈科学教育的家校联动。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原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首批终身教授陈玉琨
【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一种内在的动力】
“能量是守恒的,但知识和信息不守恒,它们会产生外溢的效益。因此,通过科学和技术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是解决时代矛盾的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陈玉琨说。
全球人口的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只能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科研创造知识,教育传授知识,科学教育则把两者相结合,传授给学生的是怎么去创造知识,来解决时代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服务于国家、造福于人类的一个伟大事业。
在科学教育和创新教育中,我们的中学校长应该做些什么呢?陈玉琨认为,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培养学生天然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想了解这个世界是怎样的,社会是怎样的,他就会去研究。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出发的,如果没有问题就不会有研究。在这个意义上,好奇心比知识更重要。分数是重要的,但更要关注分数怎么取得。“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一种内在的动力,会使学生的知识更加扎实,考分大都只会提高不会降低。这是我观察了全国几千所学校得到的结论。”陈玉琨说。
其次,要关注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如果整天只想着自己怎么出名怎么获利,就会有问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科学道德,要有一种责任的担当。第三,要关注学生坚毅的品质,只有百折不挠,越挫越勇,才能担当未来社会领军人才的重任。“现在大学里有一种现象叫做佛系,我觉得很遗憾。培养坚毅的品质,还是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要善于留白,就像一幅画不可能画满】
“现在社会变得很焦虑,尤其是中年母亲。如果父母是成功人士,他们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期待,希望孩子比自己更优秀,希望孩子能超过‘邻家的孩子’。”陈玉琨说。
对于家长,陈玉琨建议,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的成熟,毕竟他们还不是成年人,心和智都还不成熟。等待成熟,就是等待他认识自己,等待他明确人生目标,等待他养成良好习惯。孩子的道路,要让孩子自己去走。学会等待,并不意味着不去引导他,教育就是引导的过程,但一定不要着急。有一位校长曾经说过一句话,别和小树去较劲,它稍微长歪了你急着要把它扭过来,结果把它扭断了。“在树边上绑一个木桩,慢慢地引导它,它反而直了。千万别和小孩子较劲。这种例子我看得太多了,较劲的结果都没有什么太好的。”
其次,要善于留白。就像一幅画不可能画满,给孩子留白,他才有思考的时间,才有机会调整自己。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卡文迪许实验室当主任时,前后培养了将近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下班时要经过实验室,总看见一个学生在做实验,时间一长他感到奇怪,就问这个孩子,你整天做实验,什么时候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很多的启发。有张有弛,文武之道。学会留白,善于留白,是一种教育艺术。面临中考或高考,更要给孩子留下身心调整的时间。”陈玉琨说,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整天逼着孩子做题,走进考场也会心里没底。
第三,尊重个性,尊重差异,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如果只看到别人家孩子的长处,非要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不太现实。没有一个家长不关心分数,但也得知道怎么才能更快更有效地提分。在这个意义上,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慢慢引导他。“从他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很重要。”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这位教授观察了几千所学校发现,进行科学探究,考分大都只会提高不会降低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