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与北大的江湖地位,天下无人不晓。但要说谁第一,却很难分出高下。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大概如此。
莘莘学子,寒窗十载。若能考上清华或北大,莫不欣喜若狂。但有一人,高考成绩揭晓之后,清华大学送来录取通知书,她却说,“考砸了”“没发挥好”“想考的是北大”。
这是矫情,还是狂傲?
8月19日,山东德州17岁的女生矫欣宇,在家收到了清华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面对记者采访,矫欣宇非但没有表现出任何激动,反而神情淡定地说:
“今年高考目标是北京大学,但各科都发挥得不太好,只考了659分。成绩出来后已经准备复读了。”
此次,矫欣宇被清华大学提前批艺术史论专业录取。矫欣宇表示:“把专业学好,争取再辅修一个感兴趣的东西。”
这句话,信息量很大。
矫欣宇心仪的学校是北大。从这句话可看出,她是个有理想有主见的孩子,高考之前,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以她659分的成绩,即使在教育强省山东,也有很多不错的选择。但是,她没打算“将就”,而是“基本确定了高三复读”。
然而,意料之外地,接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还是动摇了。
与那些想要“求清华大学心理阴影面积”的人所言正相反,在人生理想与考上清华大学的荣耀面前,她选择了后者。
这可以理解,很少有人能抵挡这样的诱惑。
所以,这是清华的骄傲——它用自己响亮的名头,击败了矫欣宇既定的人生目标。
什么选专业、选城市、选大学,在“清华”“北大”这两个词面前,都不堪一击。
你可以批评“名校情结”,却不能否定,清华和北大这两张名片,仍然是硬通货。上了清华北大,不敢说一定能走上人生巅峰,至少可以保证一辈子衣食无忧。
北大屠户陆步轩,原本已沉沦到社会底层,因北大毕业生的身份被媒体发现,而再次迎来人生辉煌。清华北大这两个金字招牌的魔力,可见一斑。
这也正是我们大学教育乃至基础教育的软肋——将学生的阶段目标,具象为某个层次的学校,而不是人的发展。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个宏大的话题,难以一言以蔽之。但可以确定的是,考上清华北大,只应该是成长的路径,而不是终极目标。而我们的教育,却给人一种错觉——考上了清华北大,或者其他大学,便是功成名就。
为什么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注重人的发展,没有将个人成长与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有机结合起来。
所幸,矫欣宇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她想要鱼与熊掌兼得,学好专业课程之外,再辅修一门感兴趣的专业。我祝福她,在清华这所全国最高学府里,她的人生,能获得最好的成长。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女生高考“考砸了”,正打算复读,清华大学送来了录取通知书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