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教育部的这个通知只有几百字,却覆盖上亿中小学学生人群,针对多年来手机能否进校园的争论,给出了明确的答复。
中小学生带手机进学校,已是普遍现象。家长为孩子配备手机,大多出于随时联络的需要。因为工作原因,接送孩子时间上不能完全保证,上学放学路上需要掌握孩子的行踪,也便于孩子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随时寻求帮助。此外,像初高中生日常外出,需要手机支付、导航等功能;疫情期间,也需要出示健康码。可以说,在智能手机已成生活必需品的时代,孩子带手机有一定的必要性。
可出于孩子安全配备的手机,却被严重滥用了。手机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各种危害,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且不说由此引发的视力严重下降趋势、沉迷网络游戏之害,单就对正常课堂秩序造成的影响,常常令教师头疼不已。有些中小学生自制力不够,不仅课间玩游戏,甚至课堂上也机不离手;更令人担忧的是,手机里乌七八糟的信息污染孩子的视听。近年来,各地都出台了一些禁止带手机进校园进课堂的措施,但由于标准不统一、操作性差等缺陷,效果并不如人意。有的老师采取极端方式,让学生自己砸掉带进课堂的手机,如此粗暴的管理方式,招致舆论批评之后,更多的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玩手机也就不敢严管了。教育部明确表态“不得带手机入校”,给学校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撑,也是给家长和中小学生立了规矩。
还必须看到的是,手机在学校在课堂游荡,也在学生和老师的心里游荡。在反对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很多老师同样陷入手机依赖症。安排活动、布置作业、与家长沟通,只要是手机能解决的,就不再用其他方法,甚至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前不久爆出的“让家长改作业”冲突,就有手机依赖症的影子。对很多家长来说,班级微信群不可或缺,因为那里不仅有孩子每天的作业,还得习惯性地及时回复收到。
遏制校园手机乱象,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需要师生同破手机依赖症。教育部适时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让手机回归本来的工具地位,为各地加强校园手机治理提供了遵循。令人欣慰的是,通知并没有简单地一刀切,一律“禁止”学生带手机进课堂捍卫了教育教学秩序的严肃性,“原则上”不得带手机进校园又照顾到了特殊情况。落实教育部的通知精神,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还需结合实际出台更为细致规范的规定,同时老师带头、家长配合,共同摆脱师生手机依赖症,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贾亮
编辑:贾亮
流程编辑:郭丹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中小学生禁带手机入校,需要师生同破手机依赖症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