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光明时评:“博士当辅导员”潜藏哪些教育真问题?

教育 光明时评

作者:陈志文

近日,一则武汉大学辅导员招聘录取公示引起社会热议。录取名单上的各位新晋辅导员学历清一色的名校硕博士,甚至还有海归的名校博士。讨论中不乏学历贬值、博士“内卷”等论调。

光明时评:“博士当辅导员”潜藏哪些教育真问题?

笔者认为,在对该事件进行讨论前,有必要先指出并纠正不少网友对当下大学辅导员工作的误解。2019年高校招生人数突破900万大关,毛入学率达51.6%,中国全面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群体规模日愈庞大,结构更趋多元,校园与社会的互动性趋强,心理问题集中凸显,大学生的管理与服务难度系数越来越大。这自然需要更高质量的服务人员参与其中,开展相应的辅导工作。

当我们的身体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我们的思维和观念也不该再停留在之前精英教育时代,更不应以过时的观念看待时下的教育实际。当街道服务水平与街道办工作与“带着红袖箍的大爷大妈”的时代迥然不同,我们不宜用老观念来审视清北硕博“下余杭”的选择,这次博士当辅导员的事件,同理。

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服务本来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2017年,教育部印发文件明确提出,高校辅导员要按1:200 的师生比例配备。一些高校也明确规定,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有一线辅导员工作经验。

而至于网友讨论中出现的高频词“内卷”,笔者认为,如果将“内卷”定义为不断加剧的内部竞争,那么它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诚实地说,在任何时代都存在内卷,只不过表现形态不同,出现的领域各异而已,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博士当辅导员等事件的出现,离不开高学历人才供需结构变化的大背景。2003年前后,每年高校引进教师高达16万人,硕士甚至本科毕业生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而近几年,高校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仅3万左右。在人力资源供给侧,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高校每年博士招生人数仅几千人,硕士也不过几万人,而在2020年,硕士招生人数已突破100万,博士招生人数也已超过10万。这种供需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相同就业岗位平均学历层次的提升。

除了供需结构变化外,对于高学历人才本身来说,无论是选择进高校当辅导员,还是去街道办甚至是中小学,都是他们在对就业待遇进行现实衡量后的经济理性选择。就拿当辅导员来说,不仅存在未来转至科研岗的可能,而且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等有形无形的待遇都不算低,对不少博士生来说,算得上一份性价比较高的工作。

当然,这其中也多少暴露出一个已被聚焦多次的问题:为什么明明当不了或者不想做学术,还是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攻读博士学位?笔者认为,对于很多人,“读博”更多是一个惯性的选择,同时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因为多种原因,正遭受就业炙烤的这一代人是“精于算计”的一代,对于如何做题凑够分数升级到下一个“打怪”场景这件事,他们再明白不过。在全社会对学历尤其是名校价值判断的推动下,孩子们“精于计算”的优势也被发挥到极致,一路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步步攀登直至登顶。然而,他们中很多人没有被告知的是,学习可以精算,但人生与社会确实无法精算的。笔者见过太多的学生在明知没有专业前景的领域苦苦读完博士,然后去做一份完全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一名博士的养成,占用并耗费不少优质的教育资源。当利用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的博士去当了与科学创造无关的辅导员,是否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这种质疑也频频出现相关的讨论中,说到底,这背后是对博士培养制度的发问与反思。

需要强调的是,如前述所言,新时代的大学教育对辅导员岗位的要求非常高,博士去当辅导员本质上不存在浪费,不过从绝对层面来看,则值得探讨。具体来说,笔者认为,我们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存在两个显著问题:一个是学科结构问题,一个是微观的研究方向问题。

近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大涨,细察结构的话,增长的大多数属人文社科专业,相较理科生,人文社科专业的毕业生想要获取一份体面或者有竞争力的工作,似乎难度更大。需要指出的是,这无关学科价值高低的问题,主要还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美博弈也多围绕科技展开,这些现实形势与需求无一不指向理工科人才的培养。2020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进一步释放了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扩招的信号。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博士生的扩招,应更多向理工科倾斜,尤其是新兴的信息技术与交叉学科等,对人文社科方向的扩招总量进行适当控制。当这种结构的调整与社会需求结构匹配度日趋接近,自然可以减少讨论中所提到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关于研究方向,目前大量的研究生培养,往往是基于自身学科发展的需要甚至就是写论文的需要进行简单复制,离实际需求太远,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必须立足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进行研究,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或许才能真正显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价值,也才能真正解除高层次人才的身份危机与社会质疑。

(作者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光明时评:“博士当辅导员”潜藏哪些教育真问题?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