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硕士博士教中小学生是大材小用吗?

教育 北京日报客户端

又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季。近年来,很多中小学招聘新教师都明确要求硕士、博士学历,有的还提出“非清华北大毕业生不要”,“学历焦虑”的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那么,中小学教师究竟有没有必要一水儿高学历呢?

本科生找工作是否常碰壁?

就业压力加速学历焦虑

北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白勇

受疫情等多种原因影响,作为体制内的“香饽饽”,中小学教师岗位从2020年秋招开始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毕业生们被水涨船高的应聘资格吓到,不少人为自己的学历感到焦虑。

我们学校作为国内顶尖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一直处于中小学教师岗位应聘排行榜前列,有意向前往全国各地基础教育领域从教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近年来各高校大量非师范专业学生涌入教师行业,加剧了师范专业学生的竞争压力,一些本科师范生甚至感到不及其他学历层次更高的非师范生吃香。

“清华北大抢985饭碗,985抢211饭碗,211抢普通一本饭碗,普通一本抢二本饭碗,本科抢专科饭碗,博士抢硕士饭碗,硕士抢本科饭碗。”网上流传的这段调侃,生动地反映出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学历焦虑。以基础教育行业发展位居国内前列的深圳和北京为例,深圳某学校招2020届毕业生的拟聘名单上20人只有一位是我们学校的硕士;北京多所中小学明确要求博士学历,某知名中学虽然多年来均到我们学校招聘,但实际招聘人数却寥寥无几;还有不少学校甚至把老师的博士学历、清北出身作为学校招生的“卖点”。

对此,我们经常深思:中小学老师的学历是否真的需要这么高?究竟是教学能力更重要,还是学历更重要?

有一些学生,在实习阶段就已感受到了就业压力。我们学校一位研二在读学生说,作为即将步入求职战场的准毕业生,即使出身师范教育“排头兵”的高校,也同样存在一定的就业焦虑。这名学生曾经在北京某所重点中学实习,期间听到了学校主管招聘的负责人关于招清北学生还是招师范专业学生的一番见解。这位负责人认为,清北学生之所以能考上清北,说明他们在高中时学得就“比较明白”,自然可以对教学内容更快熟悉,而师范专业的学生则存在学科专业知识掌握不深,教学能力培养不扎实“两头不靠”的尴尬。这番话固然存在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但展现出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下部分学校的想法,无疑为师范专业建设敲响了警钟。

我认为,学历焦虑是一种真实存在,想完全消除不太可能。但是,高校应该对毕业生加强有针对性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教育。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力量,毕业生们也应该主动调节自己的心态,更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学历的意义和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此外,社会也应及时改变那些无法适应时代变化的陈旧观念,不要光以学历论英雄,以能力论英雄才是教育行业,乃至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小学招高学历教师现象普遍吗?

硕士博士教中小学生不新鲜

北京十八中教育集团校长管杰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普遍提升,硕士、博士走进中小学课堂早已不是新鲜事。

以十八中教育集团为例。目前,集团内初中、高中阶段已实现了以硕士研究生为起点,包含部分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学历的教师队伍;小学阶段除个别稀缺专业教师为本科学历外,其余近几年招聘的教师全部都是硕士研究生,在学历要求上全面超越了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

高学历教师进入中小学有很多原因,包括高校扩招、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以及中小学对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求提升等。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现象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基础教育现代化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人工智能时代更进一步要求中小学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课程的组织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为了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中小学也非常欢迎高学历、高水平的青年才俊任教,希望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做基础教育学术高地建设的领跑者,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新毕业的高学历教师,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在专业上处于学术前沿,又经过多年系统、严格的学术训练,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意识,此时正是进行基础教育学术研究的最佳时机。教育、教学实践开始后,可以同步开始进行学术研究,以教育、教学实践为学术研究的基础、导向和突破口,以学术研究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二者互相促进、互相推动,达到全面发展、共同提升的目的。

不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复杂性、反复性和发展性的特点,高学历教师进入基础教育领域后,需要正确处理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发展的关系,使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才能冲破发展瓶颈,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具体来说,高学历教师入职后首先要进行专业知识校本化转化,加强教学技术、教学技能、学生管理等通识性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才能胜任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陷入等教好了课、当好了班主任再开始进行学术研究的误区,否则可能会几年过去了,高学历教师对自己授课和班主任工作一直难以满意,而在专业上则一步步地远离了学术前沿,逐渐失去了专业优势和学术初心。加上时间的严重碎片化,无暇从事深入的学术研究,从而陷入了职业能力不成熟、专业优势丧失的尴尬境地,导致两头落空。这也是一些非常优秀的高学历人才进入中小学后无法充分发挥出优势的重要原因。

在基础教育的广阔天地中,高学历人才是大有作为的。当然,我们重学历但不唯学历,学校大门永远向一切具有真才实学、热爱基础教育的优秀人才敞开。

硕士博士进中小学有什么优势?

高学历教师的三大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副校长戴艺

近年来,选择进入中小学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学历水平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的教育统计数据,北京市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中,硕士、博士毕业生占比为32.4%,初中校占比为21.9%,小学占比为9.4%,这其中有赖于北京市落户政策的要求,但更多的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形势的需要,而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专任教师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高学历教师有个人身心发展的优势。从毕业生年龄来看,硕士毕业生一般年龄在25至26岁、博士毕业生一般在28至3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高校毕业生群体从教育实践角度讲比较适合进入教师岗位,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毕业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于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比较积极的作用。而硕士、博士毕业生在求学的道路上经历了更多自我约束、自我奋斗的过程,更能够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感悟,这也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另外,硕士、博士毕业生一般处在婚龄或育龄期,对人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更为积极的期望,从生活经历上来讲也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情,更加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其次,高学历教师具有学科专业技能优势。硕士、博士最主要的能力培养就是科研能力,在这个基础上高等教育要求硕士、博士研究生对于本专业有相对比较深入的钻研,这就使得硕士、博士毕业生具备了一些独有的优势。一是硕士、博士对于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更加精深,在中小学教学中能够更快掌握本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并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析这些知识点从而传授给学生;二是硕士、博士对于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更加全面,在中小学教学中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扩展性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三是硕士、博士在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在中小学教学中能够更多地将学习过程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最后,高学历教师具有促进学校发展的优势。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而高素质人才无疑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基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硕士、博士毕业生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归根结底是需要借助科学研究和管理规划的力量。自教育部2017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经逐渐向中小学全学段教育渗透,这要求中小学必须提升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比例,以应对新时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一般都会参与科研课题研究项目,这些毕业生入职中小学教师岗位后,将为中小学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也可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高中生涯规划、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带来丰富的资源及更高层次的支持,从而为小、初、高与大学教育的贯通培养模式提供更多的解决途径。

综上所述,我认为,应提倡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进入基础教育行业,这些高学历教师不会大材小用,对于基础教育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专家观点】

教师学历提高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主任王海燕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普通高中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到10.6%,而近些年越来越多拥有硕士、博士学历的研究生入职中小学,成为中小学新教师群体中的一道风景。置身“十四五”开局之年,将“高学历”教师与“高质量”教育交汇在一起,教师学历提高态势恰恰投射出近些年我国教育发展的显著成效和教师资源供给优化的一个转型。

第一,高学历教师的增多,与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多样化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依照统计数据,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至51.62%,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强“双一流”建设,提升育人质量,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等,让新增劳动力市场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在增加,也让更多拥有研究生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少了“精英人才”的象征性光环,成为各行各业专业人员的新生力量。“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伴随教师价值越来越显现的社会性、教师职业本身的相对稳定性、教师劳动蕴含的创造性,更多有教育情怀、热爱教育的研究生们会被深深吸引着走上中小学教师岗位。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的从教选择是迫于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但是必须承认,研究生学历教师的增多,调节了现有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构成,给新时代的教师队伍注入了学术型、专业型的鲜活资源。

第二,高学历教师的增多,与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密切关联。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及其发展的社会性需求,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知行合一、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具体教师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相对而言,经历过专门的研究训练的研究生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不仅可以在具体实践中以研究的态度、方法破解教书育人的真问题,也可以通过特有的研究品质、思维方式以及学术视野、社会关怀等专业素养在教育过程中示范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体现出新时代教师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方法和行动的全面引领。

第三,高学历教师的增多,与我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教师职业声望和专业地位不断提升密切关联。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日益融合、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深化改革,让面向未来教育的教师,已经远不是传授知识本身的“教书匠”,而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出发,从学生持续学习、终身发展出发,做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设计者、支持者、示范者、分享者和研究者。有研究表明,教师学历与学生学业成绩存在一定正相关。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教师陪伴在学生身边,与家长和多种力量协同育人的时候,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赢得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让教师收获岗位上的幸福感、事业上的成就感和社会上的荣誉感,也让更多的优秀人才选择到中小学任教。

在这里必须强调,所谓高学历只是与过去的教师学历层次相比、与现有的本科和专科学历相比而言,是一个相对增高的外显表征。学历本身是一个人受教育经历的体现,是一个人学术水平的体现,并不代表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部。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并不意味着其综合育人能力就一定强。例如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相对而言善于做专门的课题研究,但是面对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学生选科选学以及高考的选考、针对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学业、生涯指导等,还是比较欠缺的,亟待继续学习和适应;又如面对中小学的班级教育指导、教与学方式的改革以及诸如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学习以及家校沟通、服务社会等多样态的学习体验,博士、硕士背景的教师在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中也依旧是难以从容应对。面对学生需求和经验的差异化、学习资源的多样化以及学习支持平台的智能化趋势,高学历教师是否具有真正的学习力、实践力和教育力让人充满期待,也需要给予关怀和指导。

因此,中小学在招聘录用新教师的时候,除了看其学历,更需要考量其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强烈意向,考量其乐于从教、终身学习的专业素养,考量其立志做“四有好老师”的综合潜质。如果没有这些做基础,高学历教师只能是徒有虚名。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贾晓燕

编辑 蔡文清

流程编辑 刘伟利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硕士博士教中小学生是大材小用吗?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