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领域,常有人说,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对此,于漪老师有更丰富的看法,她曾说,学生是鲜活生命体,并不是简单容器,如果教师心中没有时代水流流淌,是无法在教学中与学生产生共鸣的,”15日下午,“学于漪·铸师魂”师德论坛上,曲阳第二中学的教导处主任李名升老师分享自己在向于漪老师学习过程中的心得。
《红烛于漪》作者董少校作“于漪求索历程对教师自我发展的启示—从《红烛于漪》说开去”的专题讲座。
在他看来,教师在对本体知识不断加强、固话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时代变化,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上不断创新,适应学生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华东师大一附中正高级教师、思政特级教师陈明青老师接上妙语:“教育中的‘水’,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源头活水。”
为致敬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传承于漪老师的教育精神,彰显上海基础教育的先进理念。1月15日下午的论坛,由华东师大一附中发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北虹高级中学、曲阳第二中学、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等六所学校联合主办。一线教育者和教学管理者,聚焦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分别从于漪思想中的学校管理、立德树人、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热烈讨论。
微论坛《传承“于漪精神” 肩负伟大筑梦》由华东师大一附中正高级教师、思政特级教师陈明青老师主持,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的王穗副校长、北虹高级中学的学生处主任陈奕老师和曲阳第二中学的教导处主任李名升老师分别从于漪思想中的学校管理、立德树人、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讨论。
“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 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于漪老师的这句话,是与会教师们热议中不约而同关注的。
未来,究竟需要怎样的人才?李名升老师认为,把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还给学生,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是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
北虹高级中学的学生处主任陈奕老师看来,立德树人,以德为先,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深耕细作,向内涵要质量,成为带领学生追梦的人。“在我们学校,学生每年排演一部名作大剧,用青春的理解和姿态理解、讲述经典故事,形成自我独特表达,这件事已经做到第八个年头。这一过程中,许多原本‘外行’的老师,刻骨钻研,大胆跨界,与学生一起探索、成长。”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初级中学副校长王穗记得于漪老师曾经讲过:“校园文化不是走廊张贴的艺术画像或名人名言,而是一种精神,在讨论中凝聚共识,靠制度来保障发展。”王穗的理解中,当下在学校管理及教师发展中,三种制度必不可少。首先是“冷制度”,即管理中严格的规范规章;其次是“热制度”,可以激发引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激励机制、培训体系等;最后是“暖制度”,通过人文关怀、情感培育,完善教师梯队建设和素养提升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论坛是一个系列活动的开始。作为主办单位的六所学校校长、书记共同向全区教师提出弘扬于漪精神倡议。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于漪老师有更丰富的看法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