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在开启某短视频App“青少年模式”。记者孙 懿摄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许可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期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达9.4亿,其中19岁以下网民占18.3%,为1.72亿人。而以职业划分,学生占比最多,达23.7%。也就是说,有近2.23亿网民还在读书阶段。然而网络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很容易对心智尚未健全且自控能力较弱的未成年人造成侵害。因此,如何甄别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提高媒介素养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虽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但从实际执行上来看,上述“青少年模式”仍然存在用户身份难确认,可通过反复输入密码等方式延长使用时间;某些短视频平台对内容把关不严;部分平台所推送的实时信息与“青少年模式”不匹配等漏洞。因此,也有不少人对此指出“青少年模式”不过是走形式。从立法层面而言,将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1条则规定,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再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监督。监护人应当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选择适合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功能等。这些年,国家层面对青少年网民所做出的保护,搭建的防护墙可谓是用心良苦,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笔者以为,要真正做到为青少年网民保驾护航,更需要从内在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这就要求媒介素养的教育尽快提上日程。
媒介素质是批判的消费和创造媒体的能力,旨在通过预赋予孩子和成年人接触使用媒体、分析、评估和生产媒体的能力而获得更大的自由。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德国慕尼黑召开“国际媒体教育研讨会”就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无所不在的社会,与其一味地谴责媒介强大权力不如接受媒介对世界产生巨大社会影响这一事实,承认媒介作为文化要素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发展而言,媒介素养教育更多集中在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研究机构在主持媒介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小学课堂上媒介素养未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入。
让媒介素养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目前对于我国来说还缺乏系统的教育和指导,但是笔者以为这是我们从源头为青少年网民护航的必要之路。首先,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对中小学媒介素质教育做到足够的重视与认识,同时作出相应系统的规划与指导。其次,学校应结合实际,开设相应的课程,同时,加强教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认识,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再者,家长也应该提高媒介素养,社会应开设相应的培训班,提高家长媒介素养,从而让家庭教育辅助学校教育,培养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媒介素养教育需尽快提上议程。相关部门已经从监管、立法等方面为青少年上网筑造铜墙铁壁,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而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方能持续为青少年网民护航。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网上冲浪青少年媒介素养不可少!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