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倡议》26日在京发布。 夏宾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 夏宾)“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教育创新论坛”26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发布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倡议》(下称“倡议”)呼吁全社会合力缩小数字鸿沟,助力青少年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
上述论坛由中国日报社指导,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新教育研究院和腾讯公司共同举办。据《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首次触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10岁。青少年“数字原住民”的特征愈发明显。
对于这一代生于网络、长于网络的青少年来说,当互联网已经像空气和水一样渗透在他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时候,如何帮助孩子们鉴别内容的优劣、更好地管理时间、规避风险,成为家庭、学校、互联网企业及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倡议提出,各方要重视网络素养的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参与网络素养教育的积极性;强化教育系统的主阵地作用,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入基础教育体系;相关行业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承担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网络空间和健康网络内容的社会责任;全社会应合力缩小数字鸿沟,以网络素养教育带动教育扶贫,缩小教育资源差距。
中国日报副总编辑刘伟玲称,青少年基于其自身独特气质形成了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景观,对网络流行文化较为敏感,在网络流行文化热点事件中的参与度高,网络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对于青少年互联网运用呈现的一些新特征、新问题,要深入观察思考。“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推动青少年教育创新是我们在新时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腾讯公司副总裁姚晓光认为,教育不是一场战争,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生长,自然的生长。学会善用网络,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保护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在数字世界里,借助网络,培养起通用的学习能力,比如好奇心、同理心,自控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审美思维等等,让他们的理想、希望、意志能够破茧而出。”姚晓光说。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直言:“如何提升孩子的网络素养,让网络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这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企业等多方共同努力、紧密联动。”
此次疫情让人们认识到,许多教师、家长对新技术掌握能力不足,影响了网络教学效果,在线学习过程中,家庭矛盾也被放大。一方面青少年已成“网络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控能力大大超越上一代。另一方面,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学生表示从没经过网络教育,在网络素养、交往规范等方面,存在严重缺位。
对许多成年人来说,“网络素养”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放眼全球,网络素养教育早已不是新鲜事。在英国,早在网络普及之前,与网络素养教育相近的媒介素养教育就已经得到关注。1988年,英国就已发布《教育改革法》,媒介素养教育也得以进入国家统一课程,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语言文学的教学当中。如今,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已经相当成熟,涵盖了从小学到大学教育体系的全过程,有完整的规范、资格审查和结果评估系统。
朱永新表示,疫情推动了在线教育发展,但目前的教育还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这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研究者、教师、家长的高度重视,共同努力去突破瓶颈,打造真正的未来教育。
“对青少年来讲,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自我教育,要让他们在实践体验过程中自己去认知和感受。”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集团校长、PDC教育联盟的倡导者与发起者马骏说,呼家楼中心小学通过一个手游为主题的项目,让孩子们在项目过程中形成对游戏的认知。
马骏表示:“我们的社会要承担起责任,站在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未来人才的角度,给孩子们一个非常安全纯净的网络环境,让学校、家庭、社会环境携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完)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倡议发布:呼吁全社会合力缩小数字鸿沟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