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全国高校近500支代表队为冰雕大赛而来

教育 生活报

嗞嗞~嗞嗞~,在电锯的此起彼伏的“音符”中,晶莹剔透的冰块被锯下,再用冰铲一点点细细打磨,成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冰雕。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的近500支代表队同台竞技,2000余名参赛者挥刀弄铲,在冰花四溅中释放青春激情。

12月22日,在哈尔滨林达世界欢乐城内,由哈尔滨新区管委会等部门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哈尔滨“广厦杯”大学生冰雕艺术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从上午8时一直到下午17时,每天在严寒中持续创作8小时以上。从12月20日开赛以来,经过3天创作,目前很多冰雕作品已经粗具雏形。

全国高校近500支代表队为冰雕大赛而来

参赛者正在创作冰雕作品“牛牛有鱼”

冰雕首秀:冰与火的激情碰撞

室外虽然冰天雪地,创作者们却热情似火。来自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环境艺术专业的大二学生李昕应第一次参加冰雕大赛,感到十分兴奋。“冰雕是个体力活,作为女生感觉有些吃力,所以我主要负责后期的细化处理,精雕细琢。”李昕应对记者说,他们的创作主题是“牛牛有鱼”,牛和鱼的结合寓意牛年有余,祝福即将到来的牛年能够带来好运。设计中运用了中国传统年画的连环画元素,在牛和鱼的下面还有荷叶作为衬托,让冰雕作品更加丰满立体。“同学们曾经创作过泥塑作品,但冰雕和泥塑相比,质地更脆更硬,雕刻难度也更大。此次参赛向其他代表队学习了不少冰雕技巧。”指导老师张强基介绍说。

来自河北燕京理工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3名大二学生,也是首次接触冰雕创作,这次创作的主题是“卧虎迎春”。指导老师谭帅告诉记者,同学们利用浮雕的形式刻画出卧虎的姿态,还有雪花和山石、水流,寓意着冰雪消融春天的到来。

全国高校近500支代表队为冰雕大赛而来

参赛者正在创作抗疫主题作品

冰雕传承:与冰结缘从此热爱

在冰雕创作者中,有很多第一次参赛的选手,也不乏连续参加过多次比赛的冰雕爱好者。来自广西艺术学院的研二学生李权通已经连续四年参加冰雕比赛了。“我是河南人,从2016年开始接触冰雕创作,大学本科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就读,与冰结缘,大二以后,每年都会参加冰雕比赛。到广西艺术学院读研以后,开始以老带新,带领大二学生学习冰雕,把这份热爱传承下去。” 李权通告诉记者,本次大赛他们团队创作的主题是“中国速度”,在冰雕中体现的元素有月亮、齿轮、水管等,月亮代表航天事业的发展,齿轮代表现代化的工业、信息技术等科技创新产业,水管代表绿色生态产业。在进行齿轮的雕刻时,特别需要耐心和细心,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失误。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件冰雕作品在完成之前都是一块璞玉,只有经过无数次打磨之后,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品。而打磨冰雕作品本身,就是对同学们意志品质的锻炼。希望在我的带动下,有更多的同学喜欢上冰雕。”李权通自豪地说。

冰雕新锐:抗疫主题作品抢眼

在众多冰雕作品中,不少作品都选择了抗疫主题,挥别共克时艰的2020,喜迎牛气冲天的2021。来自上海立达学院广告与展示设计专业的3名大二学生,在指导老师张斯的带领下,完成了自己的冰雕作品。在硕大的冰块上,一幅回头牛的浮雕跃然冰上。“这幅回头牛的作品,紧跟时代脉搏,纪念抗疫斗争的伟大胜利,又对即将到来的2021年充满美好的期冀。”张斯老师介绍说。

黄鹤楼、拿着针管打病毒的白衣战士,当这些抗疫元素出现在冰雕作品中时,不得不让人慨叹真是巧夺天工。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完成这幅高难度冰雕作品的竟然是一群高中生。来自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的3名高一学生在指导老师郑金男的带领下,把黄鹤楼的每片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拿着针管的白衣战士,身着防护服、护目镜,每个细节都雕琢得精益求精。“由于这幅作品比较复杂,既有人物还有景观,所以比其他冰雕作品更耗时。为了如期完成作品,我们每天下午比其他团队要晚一个小时收工,现在冰雕主体已经基本完成。” 参赛团队成员郁凯茜很有成就感地对记者说。

来源: 黑龙江日报客户端 记者 沈丽娟 文/摄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全国高校近500支代表队为冰雕大赛而来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