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一篇从4档飞跃满分的高考作文,为何让网友和专家吵翻天?

教育 南都周刊

一篇从4档飞跃满分的高考作文,为何让网友和专家吵翻天?

“曦和凌于颠囟兮,琼蕊睹朕而粲齿。”

“说人话。”

“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

文|罗昊 倪奕玮 李婕 编辑 | 小豆

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太尔、柯希莫、韦伯……

达达主义、符号客体、知性的傲慢、实践场域……

嚆(hāo)矢、肯綮(qìng)、祓(fú)魅、玉墀(chí)……

这些陌生的人名、高深的解释、不会读的汉字,并非来自学术大家的研究作品,而是来自一位2020年的浙江高考考生在两个半小时语文考试中,创作的作文《生活在树上》(全文见文末)。

网友压箱底的字典拿了出来

8月2日,《教学月刊》公众号发布文章《重磅|高考作文阅卷组评高考满分作文(一)》,作为“满分作文”系列打头阵的作品,主办机构《作文新天地》编辑部和浙江省写作学会请来了浙江大学副教授、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对文章进行点评。

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的主题为讨论“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对这篇理论晦涩、辞藻绚烂的作文,首位批卷老师给了39分,后面两位批卷老师均给出了55分的高分,最终,陈建新副教授在点评中提到“把此文打为满分”。

一篇从4档飞跃满分的高考作文,为何让网友和专家吵翻天?

陈建新认为:“文字的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位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

一篇从4档飞跃满分的高考作文,为何让网友和专家吵翻天?

(截屏图)

“满分作文”一经推出,立刻被大量转发,在微博、豆瓣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说“为了卖弄而卖弄,很唬人”,调侃“我现在把我压箱底的字典拿了出来,拍了拍上面的灰尘”,也有人认为“与其说人家在炫技,不如说人家的内涵很多人都没读懂”。

陈建新副教授也在点评中指出,这些文字不是一般同学能做到的,“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8月3日,《教学月刊》公众号删除了这篇满分作文的推文。

“可以,但没必要”

对于这篇“满分作文”,不少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资深传媒人朱学东在微博上称赞这篇作文是“跳出高考作文常规要求”的异类,文章体现出的阅读广度和深度,许多大学人文学科的老师也未必有。他称,“不是说每个人都要这样学,但是,出现了,罕见,更应该鼓励。这个意义上,给满分,我也不反对。”

一篇从4档飞跃满分的高考作文,为何让网友和专家吵翻天?

针对网友的争论,资深传媒人朱学东在公众号推文中再次表达自己的观点。

一位曾多次参与阅卷的广东高考作文组阅卷专家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由自己对这篇文章进行评分,“给满分有些高了”,但是依然会将该文归到一档文的行列。“就算是满分作文,由于考场上的时间比较紧,也有可能存在毛病。”专家认为,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阅读面较广,有围绕着题目要求进行书写,但语言晦涩,文章的中心、思路并没有非常清晰,语句也有不通顺的地方。文章的缺陷比较明显。“我认为不值得高中生效仿。我更提倡语言简明、思想深刻的文章。”

徐海慧老师是浙江省湖州中学的一位教龄超过三十年的一线语文教师,她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表示,现在评论分化的场景和《清平乐》中欧阳修点评苏轼卷子的那段有点相似。

一篇从4档飞跃满分的高考作文,为何让网友和专家吵翻天?

苏轼赶考。(电视剧《清平乐》截图)

欧阳修作为北宋文坛巨匠,一向提倡质朴自然的文风,反对用华丽的辞藻和隐涩难懂的语言写文章。在那次科举评卷时,几位考官将卖弄典故、力求险僻的太学体文章一概黜落,苏轼质朴晓畅、务实评议的文章由此脱颖而出。但此举引起了轩然大波,以刘几为首的太学体拥护者当街与欧阳修和苏轼为科举结果争论了起来。

谈及这篇作文得高分的原因,徐老师认为:“有可能类似健康的、制作便捷的家常菜,吃多了,审美疲劳,并不是因此认为不好;但看到颜值不同、制作非常态的创意菜,说不定就给了高分。”

作家马伯庸则在微博上用“辞不配位”来概括这篇作文,他认为很难用“满分好作文”或者“烂作文”来简单地评价。文章中夺人眼球的生僻词、生僻典故和生僻表达都用对了地方,这说明考生本人的知识面和阅读量,确实远超同侪。

但“问题在于,没这个必要”。作文里要表达的意思,完全可以用更平实、朴素的词句来组织,信息一点不会损失。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深度和论证过程,也完全用不着跩这些大词儿。他表示,“真正的问题,出在阅卷老师身上”。

一篇从4档飞跃满分的高考作文,为何让网友和专家吵翻天?

马伯庸微博截图

“一篇立意极为普通,而文字却狗屁不通的文章。”和马伯庸不同,曾师从季羡林先生的北京大学陆扬教授,在微博上质疑这位考生其实并不懂自己引用的那些名人名句。他举例指出了文中多处曲解式的引用以及语义含混的句子。

评论家曹林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对这篇“满分作文”的批评同样毫不留情。在他看来,满分作文,更应该有文字和思想的通透性,应该是让人一口气读完产生触电感的深度好文,既有酣畅的阅读快感又能回味无穷,在思想深度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可这堆佶屈聱牙、让人痛苦地读几遍也不知道说什么的东西,凭什么满分呢?” 给这一堆胡话打满分的人,也是“一团浆糊”。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傅元峰在朋友圈用一个“0”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向南都周刊表示,这是一篇“小冰”作文,在这样的AI写作中,主体是冰冷的,没有灵魂。这与许多网友吐槽的这篇“满分作文”是一份“高级版狗屁不通文章生成器作品”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傅教授看来,高考作文考场上,零分作文应该首先判给那些已经在应试教育中失去魂魄的行尸走肉们。所有写作,都不能压榨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比如个性、创造性等等,否则,写作者就会沦为工具性语言的奴仆。

一篇飞跃三档的高考作文

一位自我介绍为“任教于温州市苍南县树人中学”的高中语文老师,8月初在百度文档上分享了《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打分标准》,在这份《标准》中,高考作文被分为六档,《生活在树上》一文最初评分39分属于四档(分数区间36-39分),最终评分60分属于一档(50-60分)。

一篇从4档飞跃满分的高考作文,为何让网友和专家吵翻天?

南都周刊联系到一位参与202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卷的语文老师,该老师表示这个评分标准属实,同时补充道:“每一档都在之前开作文组全体阅卷教师会议上有详细解读。文字虽少,但标准极高、内容极多。”

根据评分标准,这篇作文从首位批卷老师的39分变为最后的满分,意味着从“部分符合题意”变为“切合题意”,从“文章结构大体完整,语言表述还说得过去”变为“阐释和思维程度呈现一定的思想深度”,一下实现了从四档到一档的“三档飞跃”。

那么,高考语文作文到底是如何评分的?

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语文评卷场,写有 “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适度、始终如一”等标语的红色横幅贴在墙上。

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官网7月21日的报道《高考评卷现场直击,32.6万考生答卷原来这样打分》介绍,评卷期间,教师将手机和揹包放在评卷场地外,全程监控。评卷人均是具有较高的本学科业务水平的大学教师,或教龄三年及以上、具有中学一级教师及以上职称的在职在编高中现任教师。

一篇从4档飞跃满分的高考作文,为何让网友和专家吵翻天?

高考阅卷现场(图源: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上述参与阅卷的老师向南都周刊简单介绍了阅卷安排:每天上午8:30开始阅卷,到中午11:30结束;下午从13:30开始,到17:30结束。但是,绝大多数老师早上8:00已经到机房开始阅卷。批卷的工作强度极大,按照阅卷时间和人数安排、统筹,每人每天的平均批阅份数为500份。

“阅卷过程中是由两位老师背靠背批阅,当两位老师所批分值相差一定额度后会经三轮批阅。”

针对《生活在树上》这篇作文,该老师表示:“至少我没有在阅卷现场看到过,也没有在现场讨论过……这篇文章是否是今年的高考作文不得而知,不知文章真假。”满分作文是否真的存在?该老师表示:“一般没有满分作文,实际上是高分作文。”

前文提到的广东高考作文组阅卷专家表示,满分作文是有可能出现的,但是并不多。对于优秀的文章,老师们是有可能对大众公开并且辅以点评的。

南都周刊向点评人陈建新副教授发送邮件询问相关事宜,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复。

高考作文考察学生什么能力?

跳出考生作文本身,高中语文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同样成为讨论的焦点。每年的语文作文都是高考季里男女老少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高考作文考察学生什么能力?”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徐海慧老师认为,一篇好的作文需要分层次按序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表达明确、清晰、顺眼

2.有略超他人的一点新见解

3.局部用点“煽情或炫技”的语言

面对必不可少的“应试作文”,什么样的作文更受老师青睐,如何在每个老师一天500篇的作文批阅量中脱颖而出?参与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向南都周刊表示:“考场上被判定为高分的作文一定具有其特质,这样的作文是可以拿来作为范文的。(高中语文的作文写作)应具备审题的能力、合理布局的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能力、思想深度和广度等。”

阅卷中,老师往往更加欣赏入题快,审题到位,语言优美且论证清晰思辨力强,论据不泛化,书写端正的作品。

此次“高考满分作文”引起热烈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暴露的问题普遍存在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

一篇从4档飞跃满分的高考作文,为何让网友和专家吵翻天?

谈及当前的高中文学教育和高考作文评价模式,傅元峰教授直言“它导致文学院的大一学习变成了‘高四’和大学预科”。片面求量的“博览群书”是一个读书的误区,在800字的文章里掉书袋则是十足的恶习。在每一届大一的文学导读课上,他都告诉学生,丢掉高中语文的那些奇技淫巧,寻找一个在阅读与写作中自由自在的“真我”。

他认为,写作在高中阶段必须呼唤个性与格调,不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听从分值的写作者。现在的评分标准缺少为写作者作为一个有个性的语言个体的整体考量;而一个健康的、良好的评价导向,应该呼应课程标准中的反复强调的“立人”理念。

正如北大教授陆扬在微博上所写,读书不求甚解,对语言表达的精确缺乏基本的追求,这种情况最终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语言表达。

“在这个意义上高考作文应该是一道必须守住的关口。”

附:《生活在树上》全文(截屏图)

一篇从4档飞跃满分的高考作文,为何让网友和专家吵翻天?

来源|南都周刊

END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一篇从4档飞跃满分的高考作文,为何让网友和专家吵翻天?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