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05后少年“教科书式救人”:这一课上得好

教育 光明网

05后少年“教科书式救人”:这一课上得好

做好事不留名,被帮助者苦苦寻觅,最终找到施助者。然后,施助者云淡风轻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样的“剧本”,很老套,还经常出现在我们小时候的课本上。有些人内心或许还不以为然,觉得这样的事太假了。

但这样的事最近就发生在上海——今年10月末,63岁的王老伯参加完一场聚会,刚出饭店,突然因心脏不适倒地。危急时刻,15岁的上海市格致中学高一学生盛晓涵,从围观人群中挺身而出,帮助老人平卧、观察老人脉搏,并进行体外按压、指导旁人进行“鼻式人工呼吸”……一系列急救动作很是熟练。

05后少年“教科书式救人”:这一课上得好

救护车赶到后,盛晓涵默默离开,回到学校,没有和任何人说起救人之举,直到王老伯的家属根据盛晓涵校服上的线索,带着锦旗来学校寻人,老师和同学才得知此事。

盛晓涵的善举经媒体曝光后,迅速火爆全网,“给上海05后少年点赞”“自古英雄出少年”……盛晓涵本人实话实说,“我只是碰巧遇到这事,又碰巧知道怎么做罢了。”

此事看起来的确有些碰巧,而救人少年火了,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趋同,真善美还是最大公约数。华东师范大学一位教授直言:“这名05后少年的善举,刷新了人们对这代新人的认识与理解。他们身上展现的宝贵品质,其实也是每一代人所追求的真善美。从这点来看,这代年轻人远远被低估了。”

人们为什么愿意给盛晓涵贴上“上海05后少年”的标签,大概也源于此。

一件“碰巧”的善举,无意间加深了社会代际间的理解,在这样的冬日里,看到这样的新闻,让人平添几分暖意。

当然,此事最大的亮点,还是盛晓涵展示的那一整套及时、科学、熟练的急救措施。别说学生,就是成人,有这套本事的也为数极少。

05后少年“教科书式救人”:这一课上得好

据了解,盛晓涵自小学起开始接触应急训练,就在他急救王老伯的前几天,所在中学还开展了相关课程学习。近4年来,上海市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覆盖的的师生达20万人次,从骨折包扎、到应对食物中毒、再到心肺复苏,每个同学都需掌握相关的技能。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如果说,“上海05后少年”之火反映了这些年来教育理念的某些进步,应该并不为过。

教育是全方位的,不仅应包括智力教育,也应涵盖体育、美育、生命、常识等各个领域。教育的目的不能只是“育分”,更要育人。

按照心理学家弗罗姆的说法,爱其实是一门艺术,需要人们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付出努力。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这个冬天里,上海05后少年无意给社会上了一课,不只是和紧急救护有关,更关乎道德、勇气,关乎爱、生命、教育——这一课上得好!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来源:工人日报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05后少年“教科书式救人”:这一课上得好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