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深圳与香港合办的新型大学,连续3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本科生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之一;一座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政府合作举办的研究院,孵化企业2500多家,培育上市公司23家,资产超过70亿元;一家社会团体举办的服务中心,成为国内第一家独立运作的保险合同纠纷调解机构……
事业单位是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近年来,深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打破一般由政府部门举办事业单位的束缚,大力引导、创新推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等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下称“新型事业单位”),通过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更加市场化的管理运行模式,为服务保障深圳创新创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日,深圳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等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的通知》(下称《通知》),配套出台登记和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涵盖准入、登记、运行、退出和监管全过程的制度体系,为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强化公益属性,引导和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双区”公益事业建设提供了更加健全的制度环境。
●南方日报记者 张光岩
1 既能“进得来”又能“退得出”
为更好服务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向市民和企业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通知》明确由机构编制部门统筹其他组织举办事业单位总体发展布局和设立,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对设立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公益性进行评估和论证,严格把好准入关口。简化公办幼儿园、专职消防队、市外高校入驻虚拟大学园等特殊领域的机构批准设立程序,促进机构落地更加高效。
同时,畅通其他组织举办事业单位的退出渠道,明确可以采用主动申请退出、退出评审或撤销登记等方式退出,并对退出后剩余资产的处置方法和程序做了具体规定,实现了新型事业单位建设的“优胜劣汰”。
如何监管好此类新型事业单位,确保既能放活又能管好?《通知》提出坚持放管结合、并重,对其他组织举办事业单位采取审慎包容监管。
一方面,明确行业主管部门、举办单位、登记机关以及人力资源保障、财政、审计、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建立完善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监管体系,压实监管责任,有效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管”实行远程动态监管和信用监管,不干预单位日常运营,确保事业单位自主权,有效激发各项事业创造发展活力。深圳还将探索建立公益指数评价机制,确保新型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
“坚持和加强党对事业单位的全面领导,是深圳新型事业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深圳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知》强化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引导新型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广泛吸引专家、社会知名人士等担任理事,并根据工作需要下设专门委员会,为理事会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2 深圳新型事业单位已达900余家
“目前,深圳新型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总数已达900余家,比如深圳大部分的高校、公办幼儿园和重大科研机构等。”深圳市委编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近年来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新型事业单位代表,如深圳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
这些新型事业单位往往实行企业化运作机制,采用合同制、动态考核、末位淘汰等措施,在领导产生机制、组织架构、决策流程、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既像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既是研究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既像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在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创新发挥了突破性作用。
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大胆推行多维体制创新,集各类组织优势于一身,管理上更为灵活、富有活力,以产业化为目标,将项目经费、股权激励、人才队伍建设捆绑在一起,配套支持,并按照市场薪酬水平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研发团队可分享技术股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研发的积极性。
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合作举办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在管理模式、师资配备、生源质量以及学生就业发展等方面,因机制灵活而发展迅猛,目前已拥有在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约5400名,连续三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本科生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之一。
由深圳市保险同业公会(社会团体)举办的深圳市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中心,作为国内第一家独立运作的保险合同纠纷调解机构,成立以来已形成一套多渠道对接、全行业授权、调·诉结合、多方认可的服务模式。2019年共处理保险纠纷1000余件,成功调解660余件,和解金额共计5671万元。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900余家单位建设有了“操作指引”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