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教育 中国之声

点蓝色字关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首届全国技能大赛日前在广州圆满落幕。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86个项目的获奖名单已全部揭晓。大赛对各项目前3名的选手颁发金、银、铜牌,对前3名以外但排名在参赛人数1/2以上的选手颁发优胜奖,对各竞赛项目前5名的获奖选手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其中,世赛选拔项目中选拔出的优秀选手,将入围2022年上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参加后续的集中训练。

戳大图,一睹为快奖牌长啥样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奖牌正面主体为大赛标识,底部雕刻中国古代工匠的建筑奇迹——长城;背面浮雕图像是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广东代表性建筑,周边饰有广州市花木棉花,吊耳则是中华文化标志性形象——“龙”,表达了对技能健儿们弘扬工匠精神、展现精湛技艺、实现自我价值的美好祝愿。

这届大赛,全部选手的平均年龄仅有21.8岁。这些勇夺金牌的“能工小匠”们,凭借怎样的“绝活儿”,在25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汗水闪耀的背后又有哪些成长故事?

随着86个项目金牌依次揭晓,年轻的冠军们登上领奖台,朴实平静的笑容难掩内心澎湃。珠江之畔,参赛选手们励志成才的青春故事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为我国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孙岩:精细的“小木匠”

余继宏:这个是一个定制的窗户,它里面有非常漂亮的花型,同时还有包括不同镶板的一个处理。

在精细木工项目的裁判长余继宏看来,眼前的这件作品是22位参赛选手中完成度最高的一件。

余继宏:所以它叫精细木工,它在这么大的一个工件的前后处理里面,每一个缝隙要求都在0.2毫米以内,就要求很高了。

精细木工项目裁判长余继宏 讲解比赛评分点及工艺要求

这件作品出自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的学生孙岩之手,18岁的上海小伙凭借近乎完美的表现,成功摘得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的冠军。但是相较荣誉,他更在乎因此而来的“鞭策”。

孙岩: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份荣誉,也是对我的一个鞭策。以后面临全国各地的顶尖的选手,在进行切磋的时候,更不能对自己松懈了。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孙岩

此次比赛,孙岩与21位选手同台竞技,竞争激烈。通过手工和机器相结合,辅以各种形式的榫卯、榫接,完成木质零部件连接,对精度要求苛刻。毫厘之间彰显匠心,孙岩认为成功没有捷径,唯有沉下心来学习技术、钻研技能。

孙岩:我相信每一块奖牌背后都离不开选手每天日日夜夜的训练和教练勤奋努力的付出。你多出一份成品,就会有一份自我满足的感觉,主要是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如果以后能代表中国摘金夺银也是特别好的事情。

孙岩从小对建筑有特别的兴趣,入学后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建筑专业。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既定职业轨迹。看到学校精细木工社团推出招新宣传,带着对木质物件的好奇心和动手试一试的愿望,拿起“凿刀”从一把简单的椅子开始。

孙岩:椅子的结点,你需要用凿刀去凿,凿好久还凿不好。

一个又一个结点,环节紧凑,环环相扣……同时还要面临各类机械带来的“威胁”。

孙岩:加工木料的一些机械特别危险,有时候也会特别害怕,也需要克服一些心理上的障碍,需要铣一些棱边倒角,有些逆纹你铣它的话木料会弹开,可能会打到手,很危险。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孙岩在精心打磨作品

精益求精、专注地做好一件事,这是00后“小木匠”孙岩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也是他持之以恒的动力。在裁判长余继宏看来,年轻一代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能力将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

余继宏:工匠不应该只是只会埋头做事情而不去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手艺融合到创作过程中,我觉得成长的道路会更广。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孙岩在比赛中

周新东:建筑的“构造家”

19岁的小将周新东在本届全国技能大赛中,摘得建筑金属构造项目金牌。他家在山东聊城,17岁进入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成为该校创立建筑金属构造专业后的第一批学生。入校之后,他迎来的是魔鬼式的训练。

周新东:早上八点,上午四个小时,下午一点到五点也是四个小时,然后晚上两个小时或三个小时,一个月休息一天。

速看:周新东的日常训练都要掌握哪些技能

刚入学的他其实就被指导老师——山东工程技师学院现代制造系主任秦荣健一眼相中,因为周新东身上闪耀着其他同学或许欠缺的特质,这种特质体现在方方面面。

秦荣健:比如写错了拿橡皮一擦,有的同学没擦干净,还黑着,就接着往上写;有的擦得跟原来的纸一个颜色再往上写。他的审美观就决定了他对这个事情的追求程度,就像他的作品,就是完美主义的追求。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识图、放样、切割、下料、焊接、装配等环节环环相扣

识图、放样、切割、下料、焊接、装配环环相扣,建筑金属构造专业其实是将传统钳工、焊工、铆工、装配工等多工种技能集于一身,而这个名字看似陌生的专业,却成就了鸟巢、水立方、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地标建筑的钢结构建造。如此复杂的结构设计,极大地考验着这个工种的空间想象及统筹能力。而这,正是周新东的“绝活儿”。

周新东:我在做每一个模块儿,或者拿到一个新的图纸,我都会把每一个步骤都会想好,因为要把思路搞清晰,这个作品有许许多多的零件,还有许许多多的尺寸,你要把这个零件的每一步装配的顺序,你要考虑清楚,然后就是焊接,因为焊接它会受热,然后会变形,你要考虑得很周到。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周新东的作品:小火车模型

在上一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周新东获全国第5名,进入国家队集训。然而在他看来,这是发挥失常的结果。但这次“失常”,却更坚定了他前行的信心。

周新东:从45届世赛比完赛以后,看到别的省其他选手都那么好,从那时候让我更坚定了走这个路是没有错的。要用世界上最高的水平为目标去追求它,要不断提高。这是锻炼自己的一个好机会,青春不会再回来了,只有这一次。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建筑金属构造项目选手的比赛工位

两年之约,钢铁为伴,所有的汗水共同促成今天“金丹换骨”的欣悦。指导老师秦荣健说,周新东的作品,可以用“工艺品”来评价。

秦荣健:我们说产品,那是最粗糙的,后来再叫作品,作品要比产品好一些,工艺品呢,从外观质量上已经做到了极致。他这个作品啊,达到了外观上相对来说的极致,就跟工艺品一样。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周新东的作品:伦敦桥模型

工匠精神就是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对作品的完美主义。这枚火种,已经在19岁的周新东心里扎根。

周新东:我的想法就是一定要做所有当中最靓的那一个,让别人都过来欣赏的一个,所以就认定是最好的。在看到每一个作品之后,让人最受看的就是焊缝和切割质量,如果这两个非常好的话,对你的印象是非常完美的。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周新东在建筑金属构造项目比赛现场

张洪豪:布线的“蜘蛛侠”

随着裁判长的一声令下,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三天合计15.5小时的比赛落下帷幕,来自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的张洪豪在强手如林的比赛中披荆斩棘,拿下了这块含金量十足的金牌。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张洪豪(中)在颁奖现场

2000年出生的张洪豪,比赛中颇有大将风度,作为热门选手,他的工位前始终站满人群,快门声不绝于耳,然而他却岿然如山,动作有条不紊。张洪豪说,埋头比赛是他取得胜利的诀窍。

张洪豪:我没有擡头看过,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噪声我基本是直接忽略掉的,因为那些噪声在我脑子里面就是嗡嗡声。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张洪豪在赛场

信息网络布线关乎着千家万户的用网安全,是智能时代的工业基础,容不得丝毫差池。能够获胜,张洪豪有着自己的“绝活”。

张洪豪:我的绝活就是细心,把所做的每一个东西都做到特别细致。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张洪豪在赛场亮出“绝活儿”

这份细心的背后,是五年如一日的紧张训练,每天休息时间都不超过7小时。

作为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训指导教师,张洪豪师从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银牌获得者韦国发。他一边学习,一边训练,一边授课,在实战中不停积累经验,改进技术。

张洪豪:我们删减了很多动作,使每熔接一芯快0.5秒左右。一共要熔48芯,每次增加0.5秒,就会增加24秒,24秒就足够多熔一根光纤。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张洪豪的日常训练

正是对技术的这份执着,让张洪豪的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都突飞猛进,成功在天津市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该项目选拔赛中夺得第一名,代表天津市参加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并摘取金牌。

谈及未来,面孔尚还有些青涩的他发起了对老师韦国发的挑战。

张洪豪:我的目标就是超越他。2021年在国家队的选拔过程中就一直加油一直努力,然后争取在2022年上海(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中能看到我,在闭幕式的时候能看到我站最高的奖台上。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面对未来,张洪豪信心满满

刘江华:专注的”美发师” 

12月12日下午,美发项目的最后一个比赛模块伴随着裁判员和观众的掌声与欢呼声圆满落幕,20岁的重庆小伙子刘江华长长舒了一口气。

刘江华:感觉心理放松了,压着自己的压力放开了。我觉得发挥正常,这次操作发挥出的水平应该符合行业标准。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刘江华在赛场

一天后,大赛结果揭晓,刘江华获得冠军。虽然对自己的临场表现还算满意,但能捧得桂冠,依旧是份意外的惊喜。

刘江华:我们这一届的美发选手都特别强,大家都有很厉害的地方,都是互相学习。得到这个之后,还是很开心很激动的。我就想尽力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没有想过一定要拿冠军之类的。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刘江华(后排中)在颁奖现场

“尽力把该做的做好”,这是四年前刚刚入读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美发专业的刘江华,并没有想过的。入学后,在和同伴的玩闹与对电子游戏的沉迷中,两年时光飞逝而过。转折点,是在2018年。

刘江华:新生军训的时候,头发有长度标准,学校就把他们叫来我们这里修剪。真的剪不了,然后就手抖,剪得自己满头大汗。我当时觉得,自己的实力的确太差了,必须要好好努力一下,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下去了。

奋起直追的路并不容易。比如最基础的为顾客洗头,想要做到符合标准,都不是件简单事。

刘江华:当时我就是自己想办法练,白天上课练,下课时间,十分钟也练,午休也不休息,也过来练。洗头洗不好,就拿着头模一直洗一直洗,到什么时候能把头模围上毛巾不把毛巾打湿为止。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刘江华在日常练习

美发,头顶上一片小小面积的手艺功夫,包含成百上千个技术要点,要想熟练掌握,全都要依赖大量的练习。刘江华记得,一个看起来简单的女士电棒烫发,自己练习了上百遍。

刘江华:不仅容易把自己烫得满手全是伤,而且角度、高度、电棒摆放的位置、加热的时间、加热的技巧,还有加热过后还要观察对顾客头发的损伤程度。做的时候觉得自己做了不下两百遍,还没做好。当你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你就会忘记时间,就会一直做它,一点都不觉得辛苦。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刘江华在教练聂凤(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金牌得主)的指导下训练

努力被老师们看在眼里。不久后,刘江华就进入了专业竞赛梯队集训班。集训班里,有优秀的同辈,更有往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作为指导教练,比学赶超的氛围更加浓厚。五一高级技工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实训指导教师何先泽说,自觉加班加点训练,是刘江华和同学们常有的事。

何先泽:他们主要是能坚持。学校要求他们十二点前就要睡,结果往往很快就一两点钟了,经常看到晚上我们那里的灯都是亮的。

如今,从校内选拔到全市选拔再到国赛冠军,经历层层筛选脱颖而出,即将进入国家队备战2022年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对于刘江华来说,这是两年多里不懈努力的成果,也意味着新的起点。

刘江华:美发,最好的东西就是创新,改变特别快。总有你没见过的,总有做不出来的,你就会有去触摸它的冲动、好奇感,就会促使自己不断往那个方向去做。回去之后把自己不足的地方加以改善,继续努力。我不会去定名次的目标,但是会想去把发型做到哪种地步,努力做到自己的最好。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刘江华(右)与裁判长(中)、教练员(左)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监制:樊新征、崔欣

记者:王泽华、孙鲁晋、卢燕、赵初楠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平均年龄21.8岁!勇夺金牌的他们有啥“绝活儿”?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