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复旦和交大为何总是相爱相“杀”?要从100多年前的足球赛场上说起

教育 上观新闻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都是国内名校,也是文化重镇。百年来,它们一个立足江湾、一个植根徐汇,虽各具传统与个性,却知己知彼、遥相呼应,时有互动与竞争……这一切,源于两校早期的青春交集与守望。

复旦和交大为何总是相爱相“杀”?要从100多年前的足球赛场上说起

立校,同为一脉

交大前身是南洋公学,复旦则脱胎于震旦学院。南洋和震旦分别由盛宣怀(1844-1916年)、马相伯(1840-1939年)创办,他俩都崇尚新学、力推洋务,因深感自强之道在于“作育人才”,便着手兴学办校。1896年,南洋公学创建,盛宣怀任督办(交大校名屡有变更,早期人们习称“南洋”,1928年正式定名为交通大学);1903年,震旦学院设立,马相伯任校长。1905年,因震旦被教会劫夺,马相伯另建了复旦公学(1917年改为复旦大学)。

震旦及复旦虽办学稍晚,却与南洋同为一脉。南洋和震旦都选址徐家汇,这里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家族聚居地,也是法国传教士的教习场所,文化底蕴深厚。1898年,盛宣怀在徐家汇东北购地120亩,正式确立南洋校基。1902年11月,南洋发生“墨水瓶事件”(有学生讥讽某教师“腹中无墨水”,将空墨水瓶置于其讲台,校方遂将全班学生开除),大批学生退学。经蔡元培介绍,部分退学学生寻求马相伯帮助。马相伯旋于次年租用徐家汇天文台老屋,办起了震旦学院———震旦最早一部分学生即来自南洋。1912年初,复旦借海格路(今华山路)李公祠办学,与南洋隔路相望。从此,作为非教会办的近代学校,复旦与南洋在徐家汇双雄并立,远近闻名。

复旦和交大为何总是相爱相“杀”?要从100多年前的足球赛场上说起

复旦老校门

复旦与南洋交谊深挚,师生往来密切。早在1902年,蔡元培任职南洋特班总教习时,就常请马相伯教他学拉丁文,不少师生也随同前往———徐家汇土山湾马相伯寓所,一度成为南洋的特别教室。据特班学生黄炎培回忆:“蔡师和几位教师向马老学拉丁文。我追随前去,这是我初次见到马老……每到夕阳西下,徐家汇周围大道旁,师生三三两两地漫谈散步,一种相亲相爱精神,简直描写不尽。”(黄炎培《我在交大》)1910年,辜鸿铭来南洋任教务长,教授国际法。他自幼留学欧洲,精通八国语言,学贯中西,但性情古怪,为人有点刻薄。据说那年文科举人考试,复旦教授李登辉以一篇一百多页英文论文应试,担任典试官的严复看后,大为赞赏,打出满分100分;辜鸿铭复阅时,扣了20分,并在试卷上批道:“Good but too long.(虽好但长。编者注)”(朱善培《交大掌故》)几年以后,李登辉当了复旦校长,他对这位辜先生作何评价,不得而知。

复旦有不少杰出校友,原来都出身南洋。例如,数学家胡敦复,江苏无锡人,早年在南洋毕业,后又转学复旦。1911年他担任复旦教务长时,正值辛亥革命兴起,复旦吴淞校舍被光复军占领,师生居无定所,胡敦复灵机一动,率师生至无锡老家办学。1912年初复旦返沪,胡敦复遂离开复旦,创办了大同大学。1930年至1945年,他又回母校交大执教,前后长达15年。还有一位南洋与复旦“双料”校友,是国民党元老邵力子。邵力子原在南洋特班学习,与黄炎培同班,蔡元培称他“善为文”。邵力子于1905年转学震旦,复旦公学创办时,他是首届学生。毕业后曾做过复旦校董、当过国文部(后为中文科)主任。后来,邵力子担任国民政府要职,却始终关心复旦,复旦每遇困境时,他总是伸以援手、勉力相助。

还有一些复旦名教授,也与南洋有历史渊源。中文系教授朱东润,1907年至1912年在南洋外院、中院就读,深得唐文治校长赏识;哲学系教授、书法大家王蘧常,虽未在南洋上过学,却是南洋公学总理(即校长)、书法家沈曾植的嫡传弟子,后来还师从过唐文治。抗战时期,他一度担任过交大中文科教授。另外,20世纪80年代两位复旦校长,也与交大有缘:谢希德,1952年回国后,原被聘到交大物理系执教;华中一,1951年交大物理系毕业后留校。1952年,因高校院系调整,他们转至复旦物理系,后成为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名扬海内外。

足球,举校若狂

复旦与南洋最早的校际交流,大概始于足球运动。

足球原是圣约翰大学强项。圣约翰是教会学校,早在1895年就有了足球队。1901年南洋足球队成立后,即与圣约翰举行主客场制比赛,这算是上海最早的德比大战。那些年,南洋与圣约翰交手,常以惨败告终。南洋发愤图强,于1908年首次战胜圣约翰。从此,南洋足球声名鹊起,屡获上海及东南八大学(南洋、圣约翰、沪江、东吴、金陵、之江、东南和复旦)比赛冠军。

复旦和交大为何总是相爱相“杀”?要从100多年前的足球赛场上说起

南洋公学足球队

南洋的劲敌是圣约翰,双方势均力敌。因此,每次出征圣约翰,校方极为重视,唐文治校长会亲临大礼堂,作誓师动员,有时竟致声泪俱下。学生们也会倾巢出动,组成啦啦队,呐喊助威,“年年总是闹得举校若狂,不但学校若狂,而且年年万人空巷,轰动社会一时。法租界的电车,也要特别多开几次,拖车也要多挂一辆;徐汇的小店,也就多添一点收入。”(刘云舫《两雄鏖战录》)有一次,因为战胜了圣约翰,南洋学生竟一路直奔极司菲尔路(今万航渡路)圣约翰大学,奏乐唱歌、燃放鞭炮。结果圣约翰大门紧闭,对方学生不闻不问,南洋学生讨了个没趣,只得打道回府。

相反,与复旦交手,南洋学生却并不上心。复旦足球起步较晚,我找到的最早一张复旦足球队照片,是1916年刊登在《复旦》第一卷第二期上的“复旦公学足球部”合影。早年复旦足球队实力弱,与南洋比赛,屡战屡败。每次战罢,一位南洋的杨同学就会写一本章回小说,称复旦足球“不见经传”,南洋战复旦犹如“弹琵琶”,胜得“写写意意”。1923年后,复旦足球队渐有起色,力克东南、金陵、沪江等大学,南洋学生始对复旦足球队刮目相看。1924年第14期《教育与人生》杂志曾以《南洋复旦比赛纪详》为题,报道了1月9日两校学生观看足球赛的盛况:

东方八大学足球,南洋约翰,素称两雄。而今年之复旦,亦颇不弱。九日为南洋复旦比赛之期,地点假麦根路沪宁车站球场。是日也,天气晴朗。前往观者甚为拥挤。江湾及徐家汇两火车站,均开专车,接送两校师生。观客在上海北站上车者亦多。统计人数,无虑四五千……

下午一点三刻,南洋专车到。未几,复旦江湾专车亦至。于是皆纷纷入场。二点时,南洋球员鱼贯登场。越十分钟,复旦球员亦相继而入。当时两旁欢呼声作,锣鼓亦鸣。须臾,南洋唱校歌,复旦如之。观客在后者,均起踵而立,望之如山。

不过,此次征战,复旦仍旧败北,比分为2比4。据说比赛结束时,南洋学生列队“欢送”复旦足球队和啦啦队:“明年请早!”复旦学生则痛哭流涕,发誓来年“报仇雪恨”。

1926年3月,复旦足球有了转机,“亚洲球王”李惠堂应聘到复旦任体育部主任,挂帅足球队。在李惠堂指导下,复旦足球水平突飞猛进。当年10月,在江南大学体育协会足球锦标赛上,复旦连胜东南、持志、大夏和暨南等大学,与南洋在天文台路球场争冠。那天,场内健儿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场外啦啦队锣鼓喧天、吼声阵阵,南洋高唱“南洋南洋,诸同学神采飞扬”的《足球歌》,复旦则打出“征服南洋的得意洋洋”的竹布旗……上半场,南洋以2比1领先,下半场风云突变,复旦追成3比3,原以为最终会握手言和,哪想到最后一分钟,复旦再进一球,完成绝杀,以4比3击败南洋,捧得冠军杯——这一次,有一位复旦学生署名“薇公”,也写了一本章回小说,曰:“卧薪尝胆二十载,毕竟夺得锦标归”。从此,复旦与南洋足球终于平起平坐,交战多年,各有胜负。

复旦和交大为何总是相爱相“杀”?要从100多年前的足球赛场上说起

复旦足球队合影,后排右一为教练、“亚洲球王”李惠堂

演剧,亲如一家

如果说,复旦足球是“后起之秀”的话,那么,在话剧演出方面,复旦却比南洋略占先机。

复旦早有演剧传统。1915年,校同乐会就排演过德国名剧《社会钟》。1925年,复旦新剧社成立。第二年,外文系教授洪深将它改名为“复旦剧社”。洪深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南洋校友。他于1906年入学南洋中院,1909年就读上院工科,后赴哈佛大学转攻戏剧专业,1923年到复旦任教。

复旦剧社诞生,是中国话剧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它已远远超出了“学校剧团”的概念。除了洪深担任过编、导、演外,当年国内一流戏剧大师几乎都到过复旦剧社:欧阳予倩、应云卫、李健吾和朱端钧等担任过编导;田汉、曹禺、顾仲彝和余上沅等则先后应聘到校执教;著名影剧明星袁牧之、王莹和李丽莲等也客串过演出。在复旦剧社,走出过像沉樱、马彦祥、凤子和吴铁翼这样的著名戏剧家、电影艺术家。

复旦和交大为何总是相爱相“杀”?要从100多年前的足球赛场上说起

凤子剧照

与复旦一样,交大也早有演剧记录。1921年,南洋学生演剧团体新剧股成立。到1929年,新剧股共举行过20次公演,先后排演过多部话剧。不过,这些演出,主要由学生演员担纲,剧中女角色也大多由男生扮演。当年在交大,男生演员人才济济,徐宗蔚曾应邀到上海戏剧协社排演话剧《威尼斯商人》;秦绍基则被喻为交大“戏剧天才”,在《怒吼吧!中国》等剧中担任主角……然而,他们毕业后,都未走向戏剧,或成为戏剧家。

复旦和交大为何总是相爱相“杀”?要从100多年前的足球赛场上说起

交大话剧社部分成员合影(1936年摄)

也许囿于工科环境,交大演剧的缺憾,还在于缺少女演员。1932年11月,交大话剧社改选成立。据当年《交大周刊》报道称:“本校新剧社时,因缺乏女演员,致该社停顿,故此次对于话剧社,尤以郑重精当出之,务求所选女演员,一切表演,惟妙惟肖。”一位交大话剧社成员曾撰文呼吁:“女演员的缺少,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个大缺点吧!也不知为了什么,演剧似乎对于我们交大的女同学引不起兴趣来……在这晴朗的天气里,我们至诚的请女同学参加。”(钱家骐《今后交大话剧社的方针》)

1935年12月,为迎接交大40周年校庆,交大话剧社在工程馆开会,决定排演话剧向校庆献礼。不久,黎照寰校长亲自选定了校庆剧目:《委曲求全》(李健吾译)和《日出》(陈凝秋编剧)。据当年《交大三日刊》介绍,这两部戏拟聘请应云卫、欧阳予倩和袁牧之任艺术指导(后来由复旦剧社吴铁翼也加盟指导),男演员清一色交大学生担任,“女演员拟从露西、凤子、白波、蓝苹中选一人担任《委曲求全》中之王太太。”最终确定,由凤子扮演王太太,黄蒂扮演《日出》中的母亲。

凤子和黄蒂,都来自复旦剧社。凤子原名封季壬,时为复旦中文系四年级学生。早在两年前(1934年),复旦剧社就演过《委曲求全》。当时凤子初出茅庐,在导演应云卫指导下,把费尽心机迷惑校长的王太太演得活灵活现,后来该剧在卡尔登大戏院一亮相,她即成为当红明星。此次到交大再演王太太,对凤子来说驾轻就熟;黄蒂也是复旦学生,曾在复旦剧社首演的《雷雨》中饰演过鲁妈。陈凝秋编剧的《日出》是一部抗日剧,描写一位贫苦母亲在家破人亡之际,毅然将仅剩的次子送往抗日前线……这个角色压抑、悲壮,非常适合擅演老年女性的黄蒂。

复旦和交大为何总是相爱相“杀”?要从100多年前的足球赛场上说起

黄蒂在《日出》中饰母亲

1936年4月,《委曲求全》和《日出》在交大校庆典礼上隆重献演,获得空前成功。交大学生奔走相告,热议纷纷。他们这样评论凤子:“她的表情很深刻,演起来楚楚动人……她是广西人,但是,说出话来,那两句地道的京腔真要使我们生长在北平的人退避三舍呢!”(《交大话剧社特刊》)同时也高度赞赏黄蒂:“你看她那份儿不慌不忙颤抖的举动,使你感到十二万分的同情。”(《交大三日刊》)

复旦和交大为何总是相爱相“杀”?要从100多年前的足球赛场上说起

话剧《委曲求全》剧照

在交大,凤子和黄蒂拥有众多粉丝。各类交大刊物曾刊出大量漫画和文章,追踪她们行程,描写演出的台前幕后。一幅名为《未开幕之前》的漫画,让“王太太”凤子和“母亲”黄蒂在演出前同台“对白”;另一幅《散戏了》,描绘散场时观众如潮,一位剧场侍者正向经理汇报:“这位太太被挤掉了鞋!”还有一则题为《化妆室花絮录》的报道揭秘,扮演王太太的凤子抱怨耳环戴得难受,“耳垂生疼”,交大男生演员就对她开玩笑:“你就‘委曲求全’吧!”扮演母亲的黄蒂一到化妆室,就嚷嚷着要找“儿子”,看到桌上有一块蛋糕,自己拿一块不算,还给扮演儿子的男生维良一块,大家笑她“舐犊情深”,她却一本正经地说:“我的‘儿子’总有十个人了吧!”有人故意问:“请问‘老太太’,您今年可曾过二十岁了吗?”

复旦和交大为何总是相爱相“杀”?要从100多年前的足球赛场上说起

交大学生漫画《未开幕之前》(刊于1936年《交大话剧社特刊》)

上述图文史料,虽属两大名校的历史花絮,却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复旦与交大的青春互动——幽默、友善,亲如一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读史老张

文字编辑:许云倩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泰妮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复旦和交大为何总是相爱相“杀”?要从100多年前的足球赛场上说起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