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此前,中共中央授予张桂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2年以来,《中国教育报》多次报道张桂梅校长事迹。63岁的张桂梅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12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一个女孩可以影响三代人。”张桂梅说,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更不会成为孤儿。
今天,让我们一起致敬张桂梅校长!
红土高原一枝梅
——记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桂梅
60多岁,本应该安享退休生活,她却在不停奔波、忙碌。每天清晨5点到夜里12点,人们都可以在校园里见到她匆忙的身影。她身患重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她曾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的优秀教师、华坪儿童福利院孩子们热爱的“妈妈”。2008年,在她的全力推动下,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滇西偏远的华坪县成立。她坚信,帮助一个女孩子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12年来,她是这所学校的掌门人。
传奇坎坷的人生、突出的贡献,使她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兴滇人才奖”等40多项荣誉称号。然而,这些荣誉未让她停止脚步,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带领学校师生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凡的成绩。
她是张桂梅,中国教育系统一个响亮的名字!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家庭。临近高中毕业,母亲去世,张桂梅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1977年,刚20岁的她在原中甸县林业局工作。
1990年,张桂梅调回丈夫的老家大理,夫妻二人同在喜洲镇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但好景不长,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这个打击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她决定离开这个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华坪——这座小县城接纳了她。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从此,张桂梅就如一条小溪,一步步流向山区,扎根民族贫困地区。这个过程,她越发感受到做好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
张桂梅任教的华坪中心中学是当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抚平心中的伤痛时,她感觉腹部疼痛,肚子也越来越大,像怀上了5个月的娃娃。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需要手术治疗。张桂梅痛苦极了,整整哭了一夜:“老天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还不允许我有一个健康之躯,为教育多做点事吗?”但哭过以后,她作出的抉择却是,不能在节骨眼儿上把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扔下!
她把医院的检查结果揣进怀里,一边吃着止痛药,一边像常人一样工作,直到3个多月后把学生送进了中考考场,才向学校领导说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达两公斤的肿瘤。
“常人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肠子粘连贴在了后壁上。”医生要求张桂梅休息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但术后24天,她就匆匆赶回华坪,来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学任教。
来到华坪县民族中学后,张桂梅用整个身心呵护着学生,未痊愈的身体却在无休止的消耗中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她一次次地晕倒在讲台上。醒来后,她对哭成一片的学生说:“坚强些,老师不会死的,也不会离开你们!”张桂梅知道,是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了她企盼,给了她生命的火花。1998年7月,把又一批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张桂梅悄悄去做了第二次手术。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桂梅的身体愈加虚弱,疼痛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有时甚至晕倒。她尽量不让其他人知道,怕大家担心,完全是靠一把把的止疼药坚持。
乐观、漂亮的蚩绍虹是女子高中的毕业生,是张桂梅带着她读完了高中。她说:“‘老妈’是给我第二次生命的人。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是能给‘老妈’买到一种吃了不再疼痛的药。”
“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没有任何其他条件”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要面对的大多数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学生们来自大山,家庭贫困,存在文化基础差、生活习惯不好等共性。张桂梅首先采取两条措施:一是整顿学生的生活、学习秩序,二是激励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在她的耐心引导下,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都有了很大进步。
一个来自永兴乡的小姑娘,穿的衣服脏脏的,总是坐着发呆,学习成绩也不好,在她身上看不到一点少女的活泼与快乐。张桂梅与她促膝谈心。最后,小姑娘终于流着泪对她倾诉:“爸爸生病死了,妈妈一个人供我们兄弟姐妹生活,真不知今后怎么办!”张桂梅鼓励她要战胜困难,并翻箱倒柜找出衣服给小姑娘换上,又帮她交书费。小姑娘最后感动地说:“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
2003年,张桂梅还送走过一个特殊的班。这个班数学科曾经频繁更换教师,班风较差,有的学生转走了,有的学生回家不读书了,有些男孩子晚上还在网吧过夜,教师们都对这个班没有信心。临近中考时,学校安排张桂梅接这个班的语文和政治课,并担任班主任。张桂梅走上讲台时,孩子们欢呼了起来。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张桂梅知道,学生们对她充满了信心。
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但玩游戏机的学生管不住自己,晚上还是想跑出去玩。张桂梅就采取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把行李搬进了男孩子的宿舍,和32个男孩子住在了一起。
早上6点,她叫孩子们起床做早操;晚上,她检查女生宿舍后又来到男生宿舍,一张床一张床地查点人数,清点够了才躺下。这时,她就和男孩子们用轻松的语气聊聊白天的事。时间差不多了,她就说声:“睡觉!”一段时间下来,男孩子们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
可是,只有张桂梅自己才知道,住在男生宿舍里的那几个月是怎样熬过来的。那个季节每天气温都在30摄氏度以上,一到下午,张桂梅就不敢喝水,怕自己晚上起夜时有学生溜出去泡网吧。男孩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声和脚臭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觉。但第二天,她依然比学生起得早,和学生一起跑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她的辛劳没有白费,中考时,22名学生考到500分以上,这么好的成绩没有人敢想象。
因为营养跟不上,山里的孩子经常生病。张桂梅就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改善生活。她告诉学生:“你们这个时候正在长身体,想吃什么就告诉我。”每次学生们都吃得很开心,直到有一天,学生们吃完饭,张桂梅去付账,有学生发现,张老师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一下子明白了,泪水止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转。因为他们知道,张老师每顿饭仅舍得吃一份小菜。
一名女生考上了高中,但想到自己一贫如洗的家,就没有了继续上学的勇气,一年后辍学打工。张桂梅知道后四处打听她的下落,最终找到她。看着张桂梅瘦弱无力的样子,这名女生抱着她哭了。张桂梅让她回校复读,此时离中考仅有3个月时间,重拾丢弃两年多的课本,女孩心里没有一点底。张桂梅让她住在自己的宿舍里,安心学习。
在张桂梅的鼓励、帮助下,这名女生最终考取了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华坪县偏远的通达乡中学任教。她说,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份工作,就是因为张桂梅。她要做一名像张桂梅一样的教师。
“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没有任何其他条件。”张桂梅爱学生,并不需要任何补偿。在她看来,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样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上课,发现教室讲桌上摆放了两个大蛋糕,只听全班同学齐声喊道:“祝张老师生日快乐!”许多教过的学生也来祝贺她的生日,并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工整地写着:“桂子飘香,梅花御寒。祝妈妈生日快乐!”
张桂梅的心醉了。这是一份爱的回报!
“丈夫曾担心我的生活能力,但现在我撑起了一个大家庭”
1999年6月,华坪县要建一所孤儿院,投资方指定张桂梅出任院长。从2001年3月开始,张桂梅不拿一分报酬地干起了第二份职业——“华坪儿童福利院”院长,当上了54个孩子的“妈妈”。
刚当上“妈妈”,就难死了张桂梅。当时,来到福利院的孩子从两岁到12岁的都有,哭声震天,闹得左右邻居都睡不着觉。在每个孩子身上,张桂梅都发现了虱子。最糟糕的是,张桂梅根本听不懂孩子们说的方言。
那么多孩子在一起,争吵、打架成了家常便饭。有一天,张桂梅去山上家访,回来看到地上乱扔的木棒,分明是刚刚结束“战斗”的场面。她心里沉甸甸的:要不是把这些孩子集中养育,将来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一定要把他们教育好,给他们一个与其他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
可是,改变孩子们多年养成的习惯是不容易的。有一个男孩,父亲死亡给他留下了阴影,使他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偏执和仇恨。他常常用石头把卫生间堵死,一会儿又把拖把放在门上……学校的班主任发火了,把他送到张桂梅这个“家长”面前说,你去管吧!孩子一见张桂梅就哭了。张桂梅的心一下子热了:孩子真的把她当成了家长,用眼泪诉说他的委屈。张桂梅只说了一句:“跟我回家。”之后,这个孩子慢慢变好了。
张桂梅还带过一个一岁左右的幼儿,晚上需要抱着他睡。孩子特别依恋她,出来进去都要她揹着、抱着,只要看见张桂梅就飞快地爬过来,抱住她的胳膊,用小脸擦来蹭去,一边还喊着妈妈,直到偎在她的身上睡着。张桂梅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家,一个真正爱他、把他当作自己亲生孩子一样的妈妈。
渐渐地,孩子们长大了,成家立业了。张桂梅就像母亲一样,又高兴,又有操不完的心。
30岁的雷秋凤被张桂梅称为“大闺女”。2011年“大闺女”出嫁时,张桂梅在福利院专门布置了一间新房,请来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做见证人,风风光光地将“大闺女”嫁出了门。蚩绍虹2019年9月结婚。婚前,张桂梅还以妈妈的身份见了男方家长,向男方一家人说,这姑娘从小太苦了,请你们好好待她,不懂不会的多教教。童国伟是福利院最早结婚的男孩,张桂梅带着福利院的孩子把“新房”布置得喜气洋洋。她说,这里是孩子们永远的家!
张桂梅没有亲生的孩子,可19年间,她却当了136名孩子的“妈妈”。她说:“丈夫去世前曾担心我的生活能力,但现在我撑起了这样一个大家庭,让这些孩子都有了归属感。”令她骄傲的是,许多孩子都读了高中、上了大学,50多个孩子走上工作岗位,成了医生、教师、公务员、企业职工。
“为了山里女孩子走出贫困,吃什么苦我都心甘情愿”
在华坪的工作、生活经历,让张桂梅渐渐明白,许多孩子如果有一个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就不会辍学,也不会成为孤儿。在民族中学、儿童福利院,张桂梅看到很多因缺失母爱让孩子陷入困苦的事例。
“何不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2年,张桂梅萌生了在华坪创办一所女子高中的念头,并为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她向有关部门甚至走上街头向人们描述她梦想中的女子高中:女子高中应是一所充满爱的氛围的学校,从这里走出去的女孩应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从这里走出去的女孩将不再重复祖祖辈辈走过的路,她们将来的生活肯定会美好。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骄傲的张桂梅放下了全部的自尊。一次,她上一家企业寻求帮助,还未等她说完来意,公司领导就叫她赶快离开,甚至叫来了保安驱赶她,还有不少人跑来围观嘲笑。她说,当时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为了山里女孩子走出贫困,吃什么苦我都心甘情愿。”执着的张桂梅没有放弃,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08年8月成为现实。9月1日,100名来自华坪、宁蒗、永胜的女孩子成为女子高中的首批学生。与其他高中不同的是,这是一所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而且接受的是全免费教育。
当时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学校只有一栋综合楼,没有围墙、大门。为按时开学,张桂梅带着17名教职工一起清理垃圾。学生的床需要安装,张桂梅又带着教职工安装,铺上崭新的被褥,在每张床上挂上写有学生名字的吊牌。学生都是女孩子,安全如何保障?每间宿舍,张桂梅都安排一名女教师陪着学生,甚至陪着上厕所。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好,教学难度很大。地理教师张红琼说,这些学生都没学过地理,得从初中的课开始补。“女子高中的老师很辛苦,但张老师什么事都走在我们前面,我们没有理由叫苦。学生病了,她守着;学生闹矛盾,她亲自解决。比起张老师,我们的付出不算什么,她付出的是全部。”张红琼说。
傈僳族女孩蚩绍虹有个辛酸的童年。没有父母关爱的她靠帮邻里干活换取三餐或一点费用读完了小学、初中。女子高中的创办,使她有机会上高中。张桂梅把她安排在福利院,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高中毕业后,蚩绍虹考上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珠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现在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与张桂梅结下了胜似母女的情感。她说:“你看到我现在阳光的样子,这都是‘老妈’给的!”
在张桂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创办12年毕业10届学生,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余名贫困女孩子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我们从事的是党的教育事业,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
1998年,张桂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身边的人都知道,她对党的忠诚、热爱是发自肺腑、嵌入灵魂的。
20多年来,张桂梅除了执着于教育事业外,还经常掏钱帮助群众治病、修路、建水窖,帮助群众协调纠纷、化解矛盾、发展产业。她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共产党员就应该帮老百姓做事,群众有困难,就应该去管。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创办之初,张桂梅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她好不容易找来的17名教职工,9名教师相继离开,办学常陷入困境。但张桂梅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她说:“战争年代,只要党员在阵地就会在。今天,只要我们党员在,就要守住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
张桂梅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教育理念。从此,她就带领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唱一支革命歌曲、开展一次党的理论学习、观看一部革命经典影片并写一篇观后心得。一开始大家只是跟着做,但慢慢发生了变化,内心充满了力量。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走在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
韦堂芸,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这样的事例在学校教职工中层出不穷。
陈法羽是女子高中的第二届毕业生,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后,她成为永胜县公安局三川派出所警察。她至今清楚记得,开学第一天,同学们就学唱“红米饭,南瓜汤”。唱完,张桂梅就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我们学校的条件还很艰苦,但比起红军长征时吃草根、吃树皮已经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每届学生都像陈法羽一样接受红色教育,通过一起唱红歌、一起跳红色舞蹈、一起朗诵红色经典、一起重温入团誓词、一起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让学生在红色氛围中,感受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红色教育的薰陶下,女子高中的孩子们展现出不一样的精气神。这使张桂梅感到特别高兴,她说,课间或是开展活动时,看着着装整齐、朝气蓬勃的女孩子别提有多高兴了。
周云丽大学毕业后考上一所中学教师岗位,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爱在女子高中延续。
近几年,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在建设中,张桂梅始终把红色文化育人的氛围营造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学校的操场边一面墙上,与党旗、入党誓词并列着“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红色大字。张桂梅说:“我们从事的是党的教育事业,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我们就是要让共产党人顶天立地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多年来,张桂梅以“红梅傲雪,大爱无疆”的精神,帮助贫困山区孩子走出大山,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韧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一辈子的高尚情怀。她就如一枝报春的红梅,带给贫困山区孩子们无限的希望,谱写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无疆大爱。
2002年报道
《张桂梅:挑战生命极限》
2008年报道
《生命因爱绽放绚烂的光华》
2011年报道
《对教育的爱永远输送不完》
2019年报道
《红土高原一枝梅》
“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
实至名归!
文字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3日第01版《红土高原一枝梅——记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桂梅》,作者系中国教育报特约通讯员 杨云慧
视频来源 | 央视新闻、新华社
责任编辑 | 高众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张桂梅校长再获殊荣,实至名归!她的故事值得一看再看……|特别关注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