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有句谚语:一二年级相差不大,三四年级两极分化,五六年级天上地下!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自打进入小学那天起,对于分数的执着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没停止过。尤其家长更喜欢拿孩子试卷的分数说事儿!
若是一个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试卷常考满分,其他家长大多会投去羡慕的眼神,并来一句:“将来这孩子一定是学霸的料”!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有位朋友做了10多年的班主任,她却直言,如果家中有一二年级经常考一百分的孩子,更应该警惕成绩假象。
她表示在教育领域,一个孩子高中时候的成绩,80%与小学三四年级的表现有关,而不是一二年级。很多一二年级看起来很牛的孩子,到了三四年级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成绩假象?
一、知识简单
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结构简单,这也造成一种现象,这个阶段一个班级可能有一半都能考满分,年级越高这种现象越少见。
教材的设计也是迎合小学一二年级的认知和心理,不会太难以免打击到孩子的自信。但为什么三年级就不行了,特级语文教师王崧舟就曾经发表过自己的观点。
他提出三年级现象是因为课程设置跨越性的变化,最明显的两门学科就是数学和语文。拿数学举例,数学开始进入加速期!
数学更体现出其系统性和连续性,开始出现数域(小数,分数)、数量概念(应用题)。这对于孩子的抽象思维有一定的要求,成为拉开孩子差距的重要因素。
二、靠吃老本,死记硬背
上小学前,很多家长会给孩子上幼小衔接班,这些简单的知识都学过了,这些孩子容易出现“吃老本”的状态。
开始出现上课不认真听讲,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厌学的状况。不仅如此,知识简单,学习的方式大多靠死记硬背。
但到了3年级,依靠好记性已经不管用了。日本著名脑科专家和田秀树提出了“九岁之壁”的理论,他发现孩子9岁以后,死记硬背的能力逐渐下降,抽象能力发展成为主体。
可见,小学一二年级成绩好,并不能代表什么!反倒是如果小学一二年级这个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习惯没养好,三年级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还可能不小心掉到学渣的队伍里!
小学一二年级不重视这3件事,三年级会被拉开差距
耶鲁大学40年研究发现:人类行为的成长模式十分有规律,9岁成为孩子学习力发生大变化的关键一年。
所以9岁前也就是小学一二年级,养好学习习惯,就是为孩子积累学习力,这样的孩子更加有后劲儿。
一、学会管自己
起床要人叫、写作业要人看着,这已经成为大部分小学生的常态。这辛苦的不仅仅是父母,无形中还破坏了孩子的内驱动力,他们意识不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儿。
首先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在学龄前阶段,穿衣服、系扣子、系鞋带等等这些自己的事情,统统让孩子自己做。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做错了斥责或者嘲笑孩子,这样会打击孩子做事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不敢自己做。家长可以借助自律表、番茄时钟法来让孩子更自律,更有自控力。
二、上课注意听讲
低年级孩子坐不住板凳,注意力不集中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但很多家长不知道,这就是学渣和学霸的第一道分水岭。
曾经有一位老师,专门研究了尖子生班级和普通班级的学生有哪些区别。发现最大的区别在于专注的时长,尖子生能持续专注听课40分钟,但普通生持续专注的时间不过10分钟左右。
所以说老师一遍遍强调“上课注意听讲”是有道理的。乌申斯基认为:“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通过它进来”。
这个比喻太恰当了,注意力好的孩子这扇门开得自然够大,那知识自然排着队进入脑子里。但注意力差的孩子,就相当于开了个门缝,自然学习不好。
很多禁止学前教育的国家,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却都有对专注力的考核和训练。德国尤其注重专注力的训练,不仅有免费提升孩子专注力的机构,还有出版了很多有趣的专注力游戏。
所以德国人专注严谨出了名与他们的教育有关,他们抓住了孩子3-9岁专注力养成的关键期!
三、良好的阅读习惯
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前文提到孩子之所以出现三年级现象,与思维发展拉开差距有关。而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这些人的研究已经证实:“思维发展与语言系统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你会发现那些有用阅读习惯的人,逻辑思维都非常敏捷,而阅读和思维是日后学习任何科目的基础!哈佛大学的研究也证实了,儿童有早期阅读经验与未来的学业成就有很大关系。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小学一二年级常考满分,就是当学霸的料?班主任:警惕成绩假象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