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三明市,
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自1992年开办以来,
这所学校帮助一批又一批的残障儿童
走进校园、走出阴霾。
他们中的许多人,
不仅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也在长大后很好地融入到了社会当中,
并让“特殊教育”的概念被广泛普及。
但鲜为人知的是,
为了这个目标,
校长李勤和他的同事们奋斗了28年。
1 “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
1991年,
从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
李勤和罗忠清、骆林平、吴毓清
三名同学一起回到了家乡,
福建省三明市。
当时的他们,
只是单纯觉得找工作“离家近”,
可后来才发现,
三明市的“特殊教育”,
几乎是一片空白。
没有从业的老师,
也没有相关学校。
政府准备筹建的特殊学校,
当时满眼看去还只有环山和菜地。
李勤深知,
教育是残障儿童
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意义重大!
于是他下定决心办学,
开始深入推进“特殊教育”的理念。
1992年初,
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建好。
四名专业老师,
几名其他员工,
一栋教学楼,
就是整座学校的全部构成。
之后,
由于市区特殊儿童较少,
学校的老师们就决定去农村招生。
李勤清楚地记得,
那段经历异常艰难。
当时,
许多老乡家庭条件有限,
如果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
每个月还要交几十元的伙食费,
这是全家开支的一大部分。
因此有些家长听闻学校要招生,
会直接说“我这个孩子还读什么书,
都不如留在家里帮忙干活,
只不过是多一双筷子的事情。”
每次面对这类家长,
李勤和同事们都会认真地来一次
“特殊教育”的知识普及,
讲解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必要性,
还提出了
“他们不仅可以照顾自己,
说不定还可以养活全家”的设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终于,在1992年5月6日,
学校第一批招收的28名学生入学了。
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13、14岁,
最小的只有8岁。
因为都是听障儿童,
他们被分为两个班级,
每个班级的14名学生,
由四名老师分别教学。
老师不仅要负责孩子们四五门课程,
也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学校里的财务出纳,
还利用舞蹈特长兼职教孩子们跳舞。
在之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
除了调离,
学校里少有老师离开。
李勤说,
现在全校有66名老师,
他们简历表的工作履历一栏,
几乎都只写有一行,
就是这所学校,
让他们找到了成就感和归属感。
2 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回来当了老师
出生于1980年的刘明,
是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
第一批毕业生。
大学毕业后,
他选择回到学校任教,
成为了一名美术老师。
在刘明一岁多时,
父母亲发现他
和一般小孩子不太一样,
不仅一直不会讲话,
而且他对外界的声音
也没有任何感知。
后来经检查发现,
刘明患有先天性耳聋。
从三明到北京,
从福州到上海,
一家人去了无数次医院,
看了无数个医生,
最终的结果还是无法改变。
但无论如何,
刘明的父母都希望,
他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1992年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后,
刘明便成了学校里的第一批学生。
虽然他的世界里几乎没有声音,
但他发现自己对光线与色彩
极为敏感。
素描、水彩、水墨,
一拿起画笔的刘明,
往往几个小时都不会放下。
后来,
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奖。
2002年,
因为绘画方面的特长,
刘明考入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美术系绘画艺术专业,
成为了市特校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
2008年,
刘明回到了母校任教。
在画室里,
与他拥有同样遭遇的孩子们,
很容易和他走近。
他也由此帮助更多
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孩子,
试着去触摸艺术。
在他的引领下,
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美术。
3 要让更多孩子“有爱无碍”,快乐发展
从2008年开始,
由于有了地方财政补贴,
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
免去了入学孩子的所有费用。
与此同时,老师们的待遇,
也有了显著地提升。
老师们不仅每月可以拿到
八九千元的工资,
还拥有学校免费提供的宿舍,
平时在学校吃一餐,
也只需要几元钱。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发展,
学校一直尝试通过不同的途径,
给孩子以更多的可能,
并相继推进了一系列举措。
比如推动普特融合、
实施医教结合、
促进普职融通等。
这让残障孩子们既有机会能与
正常孩子一起学习、生活,
还有机会接触不同行业、领域,
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提升技能。
李勤说,
学校的孩子们就是他最深的惦记。
虽然如今已经年近50岁,
但每当再看到照片上
自己带过的学生,
还是会忍不住落泪。
这张合影拍摄于2010年10月,
照片中有四位老师坐在中间,
周围环绕了多名穿着
“20周年再相聚”T恤的同学。
这些学生
来自福州、厦门、浙江……
他们之中有超市老板、烘培师
服装厂工人、也有汽车喷漆师,
都是李勤带过的第一届学生。
从学校毕业之后,
他们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看到如今的他们,
李勤相信,
“在老师们的精心帮助和
孩子们自己的努力下,
残障儿童们能够自强自立,
积极面对人生,
拥有美好的未来”!
发展“特殊教育”,
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多样性、
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希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
和群体的推动之下,
残障儿童未来都能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追求幸福生活!
来源: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中国教育学会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一所学校,28年,只为守护特别的“他们”……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