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就紫金草志愿者话题采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问及近年来印象最深刻的事?馆长沉思了片刻,说:最深刻的莫过于在志愿者队伍中看到了我的初中老师!前不久,看到自己的初中班主任老师脚伤初愈,就踮着脚赶来参加志愿服务,十分感动!当年的他,20多岁,已是老成持重;现在的他,已经退休,却经常戴着贝雷帽、激情洋溢朗诵着诗歌,似乎越来越活力四射了。记者随后联系上了这位傅云生老师。
傅云生、张建军师生
当年的他们
老师教育学生要堂堂正正做人做事
意料之中,傅老师很忙,联系上的时候,他刚刚结束排练。谈及馆长张建军,他非常开心,说自己当年在梅园中学工作,当过张建军他们那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建军的语文成绩很好,中考语文他是拔尖生。后来他直升梅园中学高中后,还专门写过一篇作文叙述自己的初中班主任,“可惜没收藏下来”,傅老师说,这事还是高中的语文老教师告诉他的。梅园中学的语文组历史悠久,基本上以老先生为主,像傅老师这样的年轻人当时并不多。
冰心先生题字
让傅老师记忆尤深的是,1984年学校校庆,张建军等几位同学提出给作家谢冰心写一封信,汇报校庆进展、学习周恩来精神活动特色,同时请她为学校题写“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周恩来的名言。冰心先生很快覆函,寄来了亲笔书写的题字“继承周总理遗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目前,原件收藏在梅园中学校史馆。
傅老师珍藏的张建军班名录
傅云生当年28岁,到退休从教44年。先进照片中第二排左边第一人。
而在张馆长的回忆中,傅老师的语文课妙趣横生,非常受欢迎。比如,讲到“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傅老师真的拿出了一把铜钱,在讲台上一字排开,这个动作极为生动,一直烙刻在他的脑海中。“那时候,他是我们学生心中的模范和榜样,现在也依然是我的模范和榜样”。在馆长心中,傅老师是“很正的人”,给了学生们一种“要端端正正、堂堂正正”做人做事的感觉。
梅园中学有着优良的学习传统
现在的他们
“为国为民”投身共同的事业
“为国为民!”32年后重聚,纪念馆的历史使命让傅云生老师在纪念馆志愿服务中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感,“馆长是提到这个高度来看紫金草志愿者事业的。我们会为此拼搏尽力”。傅老师坦言,正是在电视上看到了张建军接任馆长的消息,想到自己已退居二线,是社会群众文艺团体的一分子,为何不用自己的所长,为社会发挥余热呢?就这样,睽违32年,两人重续师生缘。
志愿服务
志愿者服务
当时,傅老师的想法是在国家公祭日当天在馆内做一场演出,但是公祭日前后馆内有大量的筹备事务,不能临时添加演出。为此,张馆对老师说,有其他的志愿服务,有兴趣可以来参加,傅老师当时立刻答应了,并且把他们平时在一起的朗诵团、演出团队都介绍了过来,建立了“紫金草朗诵志愿团队”。之前,馆内以学生志愿者为主,只有零星的社会志愿者,而在傅老师他们加入后,这个队伍一下扩大起来,他们中,有大学老师、播音主持专业老师、电台电视台主持人,还有喜马拉雅网红主播等,其中不少人还有英语基础,能直接面向外国友人进行接待讲解服务。
从此,在纪念馆内,经常有师生“同时在场”的身影。
傅老师先是参与了纪念馆有声读物《烙印》的录制,做馆内文物介绍,他是百位朗读者之一;2017年12月14日,在纪念馆室外古城的灾难雕塑处,傅云生和江苏战旗军旅文工团的近百位团友们,冒着雨雪严寒,为观众连演两场创编的大型情景剧《屠城血泪》;2019年,傅云生参加的金陵好时光朗诵艺术团清明节之际在馆区和平广场举办“清明祭”大型朗诵会;随后朗诵团成员集体报名紫金草志愿者讲解员并参加各种活动,开始在馆内日常讲解,一直未曾停歇……
是纯粹的奉献,却也充满艰辛。每次讲解,都需要长时间的站立,面对观众进行吐字清晰、内容准确的讲解,对心理、体力也是一大挑战。此外,有不少志愿者住得远,有的靠近扬州,有的在浦口,有的在江宁。傅老师自己住在城北,每次要转三次地铁,往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纪念馆。但所有的辛苦,大家都觉得值得,“最重要的是这有特别的意义,为国为民,纪念馆是南京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而且是走向世界的一流重要场馆,我们愿意为世界和平、愿意为传承这段历史尽一份绵薄之力”。
他们的身后
是越来越多的“紫金草志愿者”
“不讲,就会遗忘”,张建军馆长说。目前,注册的紫金草志愿者已达2万人。在他看来,“我们是文博纪念馆,但更是平台,志愿团队、社会服务团队,包括各位记者朋友,都是我馆的一部分,大家围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一起去做各项工作,这是我们的共同点”。而志愿者的共同点,“就是奉献,不谈任何待遇、要求,反而我们馆里有时要主动为他们着想一点,比如中午在员工食堂就餐。”正常,员工食堂里大约有1/4至1/3的人为当日服务的志愿者,“他们是一群可敬的人”。
志愿者服务
朗诵团里60多人一听说到这个馆来做志愿讲解服务,都觉得非常有意义。整个史实展内容的讲解,全程讲下来要40多分钟。他们为了尽早进入角色,每人先讲一个点位,比如有人专门讲拉贝的故事,有人专门讲李秀英的故事,先驻点讲解,然后再逐步扩展。这样数月下来有不少人能够开始做全场讲解了。张馆介绍:他们不是说培训很长时间才去讲,他们一来,就进入角色。尤其是傅老师,跟当年上课时很像,“嗓音很好,端庄大气”,“他既是志愿者,也是我的老师,我是怀着一种尊敬的心情来看待的”。
傅老师和他的团队在纪念馆参加志愿者服务
今年以来,由于疫情的发生,志愿者队伍中的大学生无法前来服务,恰恰是这批朗诵和讲解的志愿者,迅速转型为预约服务志愿者,从出了地铁站、到预检口,再到一号门入口每个岗上他们都在做志愿服务,成了志愿服务的主体,解决了青年志愿者缺乏的状况。
近期,傅老师参与的特别有意义的一个活动就是诵读《魏特琳日记》,“用声音传播历史”。傅老师说:魏特琳是功德无量的,南京大屠杀期间,无数妇幼因她幸存。诵读她的日记,仿佛回到1937年那个黑暗的日子,这本日记是魏特琳女士的内心独白,更是历史的见证,日军的暴行令人窒息,而魏特琳的顽强守护又透出人性的光芒。《魏特琳日记》全文50多万字,是继《拉贝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原始材料。今年8月,纪念馆向社会各界招募遴选了100多名朗读爱好者,接力诵读。114份、共计34个小时的声音产品组成完整的《魏特琳日记》,目前已经上线《学习强国》平台,为观众诵读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
傅老师只是这2万名志愿者中的一员。谈及紫金草志愿者,张馆又说起很多人:一名叫孔佩雯的小姑娘自己填词作曲演唱《我们的紫金草》;还有南航金城学院的志愿者不畏严寒为遇难者名单墙上的姓名描红;还有南京农业大学的志愿者多次前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中慰问;还有幸存者的后代一个接一个加入志愿者行列……张建军馆长表示,志愿服务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如果说83年前拉贝和魏特琳他们与很多中国同胞一起冒着生命危险救助难民,体现了志愿精神;那么,今天,志愿精神将进一步发扬光大,“期待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为历史、为文化、为社会再添一份温暖。”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冯秋红陈太云 视频拍摄制作:张思伟 于房浩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志愿者是馆长的初中老师!32年后他们重续师生缘,为了……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