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师文静
12月14日至17日,202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在广州举行,众多纪录片制作平台在发布全新片单的同时,也探讨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数据表明,年轻用户观看纪录片的三大驱动要素为“兴趣爱好”“充实自我”“满足好奇”,而在内容方面,文化、人文类题材纪录片愈来愈受欢迎。
看一下近期多类型题材的高分纪录片会发现,当下的国产纪录片,大题材越来越柔性、好看,小众题材也越来越贴近人间烟火。正在播出的《中国》就是口碑不俗的宏大历史题材纪录片。
2020年的国产纪录片包罗万象、佳作迭出。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兴趣浓厚的历史、文物、传统文化等题材纪录片不断增加,弥补了市场供应端的极大缺口。
不久前,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央视播出了两部超高分历史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了和平》。两部纪录片交错补充着看,能详细、全面地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历程。它们采用大量珍贵的档案、电报、文物、史料,全面、深入、准确地向观众呈现战争全貌。有观众说,看这两部纪录片每一集都因感受颇深而热泪盈眶。
今年还有多部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很出彩。正在播出的纪录片《中国》是一部要拍出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大体量纪录片,有着创作史诗级纪录片的野心。它通过呈现老子、孔子、孟子等代表性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现中华文明的浩瀚图景。这部片子最被观众津津乐道的还是其极致的“煽情美学”,视觉堪称电影级画面,每一帧都值得收藏。
宏观历史主题纪录片现在是一个趋势,目前待播的还有还原金戈铁马中的中国历史的纪录片《卧龙》,讲述历史上的英雄故事的《中国,我们的故事》等。
另外两部受好评的人文历史纪录片是《大唐帝陵》和《从长安到罗马》。《大唐帝陵》用高品质动画加配音的方式系统讲述了大唐皇帝陵墓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逐个“演绎”大唐皇帝的不同命运际遇。该片也涉及大唐盛世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建筑、生活等诸多方面,但总体上对大唐皇帝尤其是对唐高祖、唐高宗、武则天的故事“脑补”太多,讲得偏传奇,有趣味性,但严谨度上不够。
《从长安到罗马》是中意合拍纪录片,每集只有五分钟,节奏快、有要点,将千年前的长安、罗马两地“拆解”成文明密码、社会生活、千年艺苑、丝路商贸、军事探寻等几个部分,探寻两种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对历史的讲述上蜻蜓点水、浅显易懂。
最近的文博类、传统艺术类纪录片依旧精彩,引人关注的有《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中国美》《楹联里的中国》《与古为友》《上线了文物》《寻找手艺》第三季等。传统楹联中有祖国的大美河山,有名人志士的家国情怀,有历史的沧桑变革,这些都被《楹联里的中国》捕捉、呈现了出来。
《寻找手艺》拍到第三季,导演张景已经卖了房、接受了捐助,还欠了债,但这阻挡不了他继续寻找纯民间的传统手艺人,编筐的、制作伞的、制作古琴的等传统老手艺人,都留下了珍贵的影像。《中国美》拍的是徐冰、叶锦添、白先勇等艺术家,分别讲了建筑、书画、戏曲、舞蹈、音乐等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世界大放异彩的故事。
这些纪录片的特征就是玩法灵活,努力用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去吸引年轻观众,让纪录片成为年轻人的文化高地,滋养他们的心灵。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最近这些高分纪录片你看了吗?历史和文物类主题片表达愈加年轻化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