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有一种很有名的面食,几乎人人都喜欢吃,叫“桃花面”。说起这“桃花面”来,还有一段故事在其中呢。
相传,从前榆次城里有家大财主,这年正好是他家老太爷的八十大寿,准备给老太爷办一场声势浩大的寿宴。于是提早半月就在城里一家有名的饭庄预订下了酒席。然后就给亲戚、朋友、生意伙伴、七钩子、八友子们发请东,一时间全家上下好一番忙碌。
饭庄里的掌柜一接到预订,不敢怠慢。到到各家商铺采买上好鱼翅、燕窝等干货,预定肥猪和鸡、鸭、鱼等鲜活食材。计算着日子,督促伙计们连明彻夜地赶做。因为那时上的菜主要是碗,像烧肉、丸子一类细工肉食,所以必须提前加工。然而,天不照人,真是不巧。就在这家财主寿宴的前三天,突然就传说省府起了兵乱。老百姓都怕的躲起来了,有钱人更怕死,都早早地离开了。那家财主也就请不成客。这下苦了饭庄的掌柜,眼看着东西是做下来了,订饭的不见来,也就没人吃。卖掉吧,人心惶惶,谁顾上来吃这饭。
很快这兵乱造成的逃荒潮就来到榆次地面。有许多外地逃荒的百姓来了榆次。到饭庄里吃饭的人不少,可都是些百姓,没钱,只是吃碗面压压饥就算了,哪有人吃席。掌柜的还是愁做下的这些东西,如卖不了,就会赔一笔钱财。
这时店里的一位伙计给掌柜出了个主意:咱卖面不用再另做调和、菜汤,就做成清汤浇面,每碗上头放点现成的烧肉、丸子、金针、木耳、海带就行了,也就把这些东西都卖出去了。
掌柜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这样开始做开生意。吃饭的人们一看,没见过这样的面食,尝了尝,味道挺不错,就都问卖饭的小伙计:“这叫啥面?”小伙计心里想,今天来吃饭的都是逃荒的,就随口说道:“这叫逃荒面。”人们一听逃荒面就都笑了。
后来别的饭店一看那家的生意好,也都学着做了起来,逃荒面从这以后吃的人越来越多,名声也就越叫越响了。
后来人们总觉得逃荒面的“逃荒”不吉利、也不好听。就有个当地秀才出来,认为应该把“逃荒”改成“桃花”二字,取意靖节先生的“桃花源”之意。并给饭店题了“桃花面”的匾额。
这“桃花面”的牌子往外一挂,吃的人就更多,影响就更大了。慢慢成了各类饭店的看家美食,再后来,人们都渐渐忘记了桃花本来自逃荒的故事。如今许多人会经常戏虐的说,“想交桃花运,去吃桃花面。”
后来经过多年的传承和改进,技艺不断提高,“桃花面”就成了榆次一种特有的著名面食了。
来源:榆次发布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榆次的桃花面!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