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都以礼仪之邦著称,所谓的礼仪不仅仅是指待人的礼仪,而是包含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很多传统习俗已经流传上千年,在演变的过程之中,也逐渐形成其独有的体系,也有了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无论是禁忌还是习俗,其实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祝福。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红白喜事,古时候的婚礼也有特定的程序,比如“六礼”程序,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此外,我国的丧葬文化也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国人自古以来都相信“入土为安”,在推行火葬之前,土葬是我国最主流的方式。
传统的葬礼也有很多礼仪,其中之一就是下葬的人要穿寿衣,人去世后为何要穿寿衣?这寿衣也有很多讲究,民俗专家称:有4点需要注意。
一、寿衣材质的讲究
古时候寿衣的颜色比较严厉,样式其实和平时穿的差不多,但是材质有很多的讲究。
制作寿衣的材料一般都是“棉娟”,“娟”和“眷”同音,含有眷念的含义,表达后辈对于死者的思念之情。
而用棉的原因则是因为当时的生活条件不是特别好,棉布相对来说比较便宜。
并且寿衣的数量只能是单数,因为在古人看来,单数代表着吉祥,比如“九五之尊”之中的“九”和“五”都是单数。
虽说寿衣没有规定一定要用什么材质,但是却明确规定不能用哪些材质。比如皮毛和绸缎,都不能用来制作寿衣。
因为古人相信人去世之后会进入轮回,如果穿上皮毛制作而成的寿衣,就有可能在下一世变成兽类。虽说这样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但还是表达出人们对于逝者的祝福。
至于不能用绸缎的原因,是因为“缎”和“断”同音,而“断”有“断子”的含义。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避免犯了这个忌讳,所以人们一般不会用绸缎制作寿衣。
二、寿衣数量的讲究
裁缝为老人做寿衣的时候,一般在数量山上有讲究,款式基本上都是“五领三腰”,也就是说寿衣都是五件上衣和三件裙裤,大部分的材质都是棉衣。
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寿衣的数量必须要是单数,才会有吉祥的含义。并且制作寿衣的时间,人们大多数都会选择在闰年订做寿衣。
因为闰年的时间要比平年的时间长一些,人们觉得老人若是穿闰年制作的寿衣,就能够更加长寿一些。这也是对于老人美好的祝愿,因此一直流传下来。
三、寿衣形式的讲究
现在我们平时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拉链和钮扣,但是古时候的寿衣都是用“带子”代替“钮扣”。
因为在古人的观念中,“带子”有“带来子嗣”的含义,也是希望家族可以人丁兴旺。并且寿衣的外衣和里层都是用红布制作而成,取“红红火火”的含义,这是逝者对于子孙后辈的祝愿,希望他们日后的日子可以红红火火。
寿衣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寿衣的袖子一定要长,长到足够将死者的手部全部遮住。
这种做法的寓意也是对于后人的祝福,希望后辈的生活条件可以得到保证,不至于去讨饭吃。
其实现代社会,只要稍微勤快一点,都不至于去讨饭吃,但是这些都是美好的祝愿,也就一直传承下来。
四、穿寿衣的时间
古人还认为寿衣不能提前穿,一定要在老人即将断气的时候再穿,亲人准备寿衣的时间也不能过早,否则会被视为不孝顺。
穿寿衣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时间,给老人的身子擦拭干净之后,再整整齐齐的穿上寿衣,让老人好上路。这在古时候叫“寿终正寝”。
五、其他细节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讲究,对于穿寿衣的人选才有讲究,如果是男性去世,就由其儿女和专门穿寿衣的人来负责。
若去世的人是女性,则就由儿子和儿媳一起负责即可。并且死者带的帽子也有讲究,基本上都是黑色挽边的帽子,前面缝上一个红色的小疙瘩。且男性所穿的鞋子是黑色,女性所穿的鞋子则是蓝色。
结语
我国历经了很多朝代,虽说丧葬文化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但是最为核心的文化依旧是世代传承。
现在人们去世之后依旧会穿寿衣,无论寿衣的形式和颜色如何改变,其所要表达的含义始终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无论怎样,都是寄托亲人的祝福和思念。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人去世后为何要穿寿衣?穿寿衣有什么讲究?专家:有4点需要注意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