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件周代铜盒在山西考古出土,科研人员在铜盒内提取获得化妆品油脂类遗存,并认定这是古代女性化妆品盒。化妆,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妆容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对于妆容的审美也在不断变迁。汉白、唐红、宋雅、明素……穿越千年的“多姿多彩”,呈现了哪些鲜活的元素?
先秦为妆容审美开端
从古典诗词中可看到许多对女子妆容和审美的描写。自《诗经》起,就记载了卫庄公夫人庄姜“肤如凝脂”“螓首蛾眉”;战国时期《韩非子》中出现了“脂泽粉黛”一词;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写道“芙蓉如面柳如眉”等。
“古人对于美的描写含蓄而形象。”29岁的王一帆是中国古代妆品复原第一人,她通过翻阅古籍以及寻找出土文物、古代壁画、塑像等资料,复原出35种古代妆品。她说,“化妆品”是个舶来词,古代女子使用的叫作“妆品”,“时尚是个轮回,现代人常用的化妆理念,早在古代就有了。”
中国古代妆品复原第一人王一帆复原了30多种古代妆品
古代妆容表面上是一种美的呈现,但最大的魅力在于背后的审美和理念。秦汉的质朴清纯、魏晋的雅逸秀美、唐代的华丽夸张、宋代的清新淡雅等,通过小小的妆容,就反映了古人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的变迁。
王一帆说,先秦时期是中国最早的彩妆开端,那时就有“眉如翠羽”等说法,说明描眉的修饰已经开始。汉代崇尚“白”,西汉的美人标准是纤细而肤白。汉代的妆容,继承了前朝的素妆风格,起初只化白色和眉毛。只不过,当焉支(胭脂)引进后,就大胆尝试红妆,不过也是“薄施脂粉”、浅画双眉,略带倦慵之美的“慵来妆”在当时非常流行,相传由汉成帝之妃赵合德创制,妆容显淡雅。“汉代贵族女性参加礼仪活动,要画‘粉白黛黑’的妆容。在当时,上层民众的妆容、礼仪规范,成为下层民众的典范。”她说。
盛唐时期尽展浓艳红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是民族大分裂也是大融合的时代,反而带来了思想和精神上的自由与解放,妆容文化进入大飞跃的时代。
“素妆时代成为过去式,用妆更加大胆。”王一帆说,我们比较熟悉的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有一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其中的“贴花黄”就是一种妆容,将金箔、翠鸟或昆虫羽毛等贴在额间。就颜色来讲,花黄(也叫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其中红色居多,绿色的又叫翠钿,多用各种翠鸟的羽毛制成。就样式来看,除梅花外,还有各式小鸟、鱼、蝴蝶、扇形等繁复的形状。一种“涂额黄”的妆容也是兴起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女性妆容从佛像中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
隋唐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特别是盛世大唐,经济社会发展尽展繁荣,这一时期也达到了中国面妆史的繁盛顶峰。想象力和创造力无穷,浓艳的红妆成为当时社会的审美主流。许多女性将整个面颊染红,甚至连眼部、耳部也敷以胭脂。
胭脂是外来品,来自西域,是从一种名为“红蓝”的花朵中提取的。汉代时期,张骞将胭脂带回中原,女子敷粉后用以之饰面。后经中原改良,加入牛骨髓制作成黏稠的红色脂膏,装于陶瓷器皿中。魏晋南北朝时,胭脂的制作工艺更为成熟,出现了便携式、纸片状的“金花胭脂”,还有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的“绵胭脂”,类似现在的腮红液。
眉妆在中国古代的地位高于眼妆,古典诗词中以“远山黛青”“翠螺玉舒”等华丽辞藻来描写女子的双眉。“古人将眉毛称为‘七情之虹’,因为它最传神,能使面部更加立体。”王一帆说,与秦代流行“蛾眉”、汉代崇尚“八字眉”不同,唐代是眉形最为纷繁多样的时代,短眉、长眉、细眉、阔眉,变化无穷,还被赋予远山眉、桂叶眉、鸳鸯眉、垂珠眉、拂烟眉、倒晕眉等不同称谓,达到数十种。盛唐时期,女性还会将原始眉毛刮去,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
唐代流行的酒晕妆
王一帆复原过唐代著名的酒晕妆、桃花妆、飞霞妆等。她说,唐代《弈棋仕女图》中,有一位脸上染满红霞的女子,若酣醉后的模样,名为“酒晕妆”。这也是一种极致的红妆,需要涂上厚重的胭脂,再向四周晕染,最受面部饱满的女性的喜爱。当今时尚秀场上,也出现过这种满面红晕的形象。而飞霞妆是先涂胭脂后敷粉,整个妆容看上去就像天边的晚霞,若有似无,比较动人。
唐代不同的眉妆。来源:中国文化艺术网
宋明妆容与现代审美趋同
美学发展到宋朝有了不一样的韵味,与唐代的华美富丽不同,清新淡雅成了宋代美学追求,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宋代女性的妆容上。
在美学专家看来,宋代人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吝惜使用多彩的颜色,论古代极简美学,宋代达到了巅峰。在宋代,程朱理学盛行,浓艳的红妆遭到抛弃,出现了更多素雅、浅淡的妆饰,薄妆盛行。而淡妆更要求皮肤的保养,因此,面脂得到大发展,带给宋代人素颜玉面的自信感。
在王一帆眼中,宋代审美比较符合现代人的眼光,讲究含蓄温婉。除了唐代受胡风影响,妆容服饰偏好浓妆,其余大部分时期中国传统审美是以淡妆为美。不过,宋代的发式继承了晚唐和五代的遗风,“高髻”被认为是美的一种展现。“宋代女子的发髻比较高,有的比唐代还高一些,女性为了加高发髻,还要掺入假发。其实这个习俗并不是从宋代开始的,在湖南的马王堆汉墓里就有假发出土。”她说,出土的汉代人物俑也被称为“东方维纳斯”,面貌秀丽淡雅,比较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明清时候的审美,偏重纤细而修长。明代妆容继承了宋代的素雅简洁,胭脂比例浓淡恰到好处,比较自然,与现代淡妆非常接近。为了使五官看起来更为立体,明代女性会在额头、鼻子和下颚处涂上白色妆粉,有点像今天的“高光”,并通过“画眼线”让眼睛变成丹凤眼,产生一种眼波之美。清代妆容突出樱桃小口。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描述清代女子的点唇法用四字概括“一点即成”,称为点绛唇。“樱桃小嘴,这是中国古代各朝代没有变更的审美标准,唯一区别只是唇妆的画法。清代人点绛唇类似盖印章,贵族女性的唇妆都比自己的唇形稍厚一点,这有别于现代的审美,也是点唇妆具造成的不同。”
从汉代至清代的唇妆样式。来源:中国文化艺术网
研究传统是为了把“根”扎深
白居易诗中描写“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借古代诗人的描述,我们得以窥见千百年前的“时世妆”,每个时代的女性都在不断妆饰着容颜。在王一帆看来,复原古妆的意义并不是成为古代人,而是研究和了解审美的传统与变更,与现代社会更好地融合,为自己所用。
唐代周舫《簪花仕女图》局部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只有一个朝代———古代,曾经我们对于审美更多是嫁接别人的标准。”她说,现代国人的妆容有很多是借鉴日韩、欧美的风格,对于属于中国的古典美却领略不到。从一些时尚秀场或电影中可以看到“中国美”是外国人眼中的美,与我们自己所认同的美,似乎不一样。丹凤眼、高颧骨、低鼻梁等,这是许多外国人眼中的东方美和高级感。不过,近几年随着汉服兴起和国风文化的发展,许多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标准也很重要”,对审美风格的把握更为自信。
“从审美角度来看,与妆容有关的现代国货的发展亦如此。”在她看来,研究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把握大方向,任何一个品牌的崛起都离不开自我表达,有了传统的依托,更符合国人的偏好和表达,创造出来的产品就不是无根之源,“根扎得越深,树长得越高,结出的果实越大。”
(题图和文内图片除注明外,均由受访者提供,来自一条)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汉代崇尚肤白,唐代喜浓妆,宋代爱素雅,古代人的审美你看懂了吗?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