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在诗史上的分量咱们都清楚,做为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典籍,它就是一面周代人生活的镜子。通过研究它,史学家们能对先秦历史有更深的认识;文学家们,能了解诗歌的起源及发展;古文字学家们,能了解汉字的变迁;甚至美食家们,都能从中发现古代的饮食。
作为五经之首,在我们看来,它的内容应该是极为正统,甚至应该是有些迂腐的。但大家知道它收录的第一首诗是什么吗?大家请看:
《周南·关雎》(节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就是《诗经》的开卷诗,大家看看写得有多肉麻,“寤寐求之”这话的意思翻译成白话就是:我想你想得睡不着。如此肉麻的语言,在唐宋其实都不会写得这么直接。不过,或许正如孔子所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爱情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人们向往的,都是纯真的。所以把它放在首卷,无可厚非。本期笔者不和大家讨论别的,只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句。
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8个字很多人理解错了意思
不少人以为“逑”应该是“求”的通假字,表示追求,所以这8个字的意思应该是:窈窕的女子,君子一心希望能追求到。
但事实上,通假字只会在一个汉字没有发明之前使用,“求”这个字早就存在了,先秦并没用这种通假的用法。所以文史学家们考究后,认为“逑”通假的应该是“仇”字,这个字在先秦文学里的意思是匹配。所以这8个字的意思,应该是:窈窕淑女们,和君子是那么般配。
至于什么是窈窕淑女,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理解了它就能明白周人的审美。按很多人的理解,单纯地把窈窕理解形体之美,多少会显得古人有些肤浅。所以多年来,多年来大家更愿意把这两个字理解成:人美,心灵更美!这样理解是有定依据的,毕竟“窈”字的本意就是深邃,而“窕”是幽然之美。
二:2015年的考古发现,或打破这一说法
2015年,安徽大家和当地古文献部门入藏了一批竹简。专家们刚拿到它们时,很不以为然,因为它们破旧不堪,就像一团黑乎乎的泥团。专家们对它进行清洗、编联后,发现这是战国早中期的竹简,上面记录了大量当时的文献资料,其中就包括《诗经》。
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是汉人毛亨所编撰而成的。与此次出土的战国时竹简相比,晚了多年,可见这批竹简更有可信度的。 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后,安徽大学的徐在国专家基本认定:“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背错了。竹简是用甲骨文写的,用现在的文字来表达后,它的原句应该是:
要翟淑女,君子好逑。
而“要翟”通“腰嬥”,意思就是说腰身好的女子,也就是说所谓“人美心更美”的说法被打破了,人家的本意就是指身材姣好而已。当然,任何一项考古发现都不能作为单一证据,这句诗到底是什么,还有待更深的研究。
三:就算真的是这么直接,其实也是能理解的
或许会有朋友觉得,古人那么文雅,应该不至于审美如此肤浅,所以更愿意相信是“窈窕”。但事实上,从《诗经》中的多篇文章来看,这种想法其实并不一定能站住脚。
《诗经》中的作品基本来自民间,很多口语化的语言,而关于爱情的诗作,也往往很直接。这一点,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召南·野有死麕》,就会明白了。所以宋代理学家朱熹、欧阳修等人,对《诗经》一直没什么好感,特别是对其中女子与男子私奔之类的爱情诗作,更是各种批评。
其实在笔者看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诗经》收录的周时期各地的民歌,不同地方民风不同,诗歌的风格自然不同。既有阳春白雪的,也有下里巴人的,当年孔子都能想明白这个道理,认为它是“思无邪”,后人怎能连这样的接受能力都没有呢?
综上,“窈窕淑女”变“要翟淑女”没什么大不了,体现的一样是古人对美的追求。各位诗词迷其实也不用再为它强行解释了,这样的审美在当时并没什么错!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2015年考古发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背错了?原句更直接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