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一部史诗级浪漫主义,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自成书以来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其影响力一直经久不衰。这部小说以虚幻的情节,精彩的故事、动人心弦的表现力,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很多人小时候都认为在九九八十一难中,最容易闯过的就是“情关”。可是长大之后再回顾“女儿国”章节时,却发现原来“自古情关最难过,唐僧也曾动凡心”。
中国最大的尼姑寺庙,有近2万女性在此修行,被称为现实版“女儿国”,天黑后需遵守一项规定。
第一、“女儿国”是实存还是幻想
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中,将章节名字定为“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心猿”二字已经点出唐僧虽然“法性西来”,但在面对女儿国国王的百般挑逗时,却差一点因为“心猿”就缴械投降了。
很多人对“女儿国”的了解仅限于《西游记》,并对唐僧师徒四人的“女儿国奇遇”,抱有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
事实上很多史料都曾记载过“女儿国”, 例如,《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曾写道: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
晋朝郭璞注解:“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这个观点被《西游记》采用了,吴承恩不仅创造了“子母河”,还杜撰出了可以打胎的“照胎泉”。
《隋书》中记载:
“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在位二十年。开皇六年,遣使朝贡,其后遂绝。”
《新唐书》也曾记载:
“苏毗国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
虽然这两部朝代史书中,记载的“女国”并非“女儿国”,但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女权国家。
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镜花缘》中,也曾描绘过一个“女儿国”:
“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
第二、现实版“女儿国”亚青寺
大家或许认为一个国家,后者一个地区都是女人,是一种不太现实的情况。毕竟人类要想繁衍生息,就离不开男人和女人的共同努力。
但现实却是“女儿国”并非杜撰,在我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阿察镇昌托村,有一个名为亚青寺的尼姑庵。由于这里居住着里两万多名女性,常年在寺中修行而得名“女儿国” 。
亚青寺属藏传佛教宁玛派,修行的重点在于修行方便和诀窍。藏语将亚青寺称作“觉姆寺”,这里作为我国最大的尼姑庵,始建于1985年,已经有36年的建寺历史了。
虽然亚青寺和那些拥有百年,或千年历史传承的名寺古刹无法相比,可它却藏区最具影响力的寺庙之一。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其地位,可与色达佛学院齐名。
亚青寺是一个专供女性修建的寺庙,很显然寺庙中一个男性都没有。更为特别的是这里严禁止男性踏入半步,也就是说男香客到此止步。
这种寺规让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奇葩,真有现实版“女儿国”的感觉。其实,亚青寺还有一个寺规,了解了这个寺规恐怕大家就不会认为,男性止步寺规有多么奇葩了。
第三、天黑之后不得外出
设立这条寺规的初衷,就是因为在亚青寺修行的女性非常多,粗略统计约有两万多人自此苦修。并且人数还在不断攀升中,在这个名副其实的“女儿国”中,女性的安全问题也非常值得注意。
亚青寺规定太阳落山之后,所有在寺庙内修行的尼姑都不得擅自外出,并且需要严格遵守这条戒律,否则就会受到比较严重的惩罚。
这条寺规除了有利于女性安全问题之外,还有利的控制了修行者的“口舌欲”。因为寺外有一个供游客购物的便利店,如果不禁止女尼姑外出,她们就会到此购买食物。
一旦破了“口舌欲”那么就会影响修行,甚至可能会荒废多年的努力。另外,亚青寺内修行的尼姑,虽然每个月可以领300元的“念经费”,但是却只够买必需的生活用品。如果他们随意乱花钱,很可能一撒手就把钱发光了。
结 语
《西游记》电视剧“女儿国”章节中,有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插曲:“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
每当旋律响起的那一刻,便会勾起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女儿国”是唐玄奘修行路上的一个坎,而对于亚青寺的尼姑而言,控制欲望也是修行的一大难关。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现实版的“女儿国”:近2万名女性在此修行,天黑后需遵守一规定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