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一本《共产党宣言》的山东记忆

文化 齐鲁壹点

一本《共产党宣言》的山东记忆

“大胡子”的书点燃鲁北平原革命烽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许建立 赵艳 李静 高广超

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

1926年,大革命时期,一本名为《共产党宣言》的小册子,被一位青年共产党员带回了山东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点燃了95年前鲁北平原上的革命烽火。探寻真理的回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从去年夏天至今,三次前往刘集村采访拍摄,带您一起还原这段不能遗忘的国家记忆。

一本《共产党宣言》的山东记忆

“火种”传到农民手中

在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有一件堪比“火种”的镇馆之宝,它就是中国最早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如今,斑驳的纸张上面,《宣言》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可以说,这本小册子能走过百年风雨而保存至今,其辗转过程就是历史的奇迹。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石,人类社会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及《共产党宣言》的传播,这本小册子的内容和价值让中国的仁人志士看到了新的救国希望。

作为“国宝”级革命文物,这本《共产党宣言》是怎样出现在山东农村的?它又是如何被保存下来的呢?

1920年的中国风雨如晦,但也孕育勃勃生机。这年8月,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问世,首版仅印了1000册,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要想翻译并完整保存下来极其困难。

2020年8月22日,《中文全译本出版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发行。邮票上29岁的年轻人就是著名教育家、翻译家陈望道先生。

1920年3月,陈望道携带《共产党宣言》英译本和日译本秘密回到了家乡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仔细研究翻译《共产党宣言》。他将家里大门西侧僻静的柴房作为“工作室”,字斟句酌地翻译每一句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陈望道夜以继日,终于在1920年4月下旬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全文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这是国内第一个公开正式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

在分水塘村仍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时候,母亲看他翻译得很辛苦,就想给他弄点好吃的,于是就给他包了几个粽子,把粽子送到柴屋时,还附上了一碟红糖。随后,母亲在屋外问他,是否还需要加些红糖时,他连连回答说:“够甜了,够甜了。”一会儿母亲进来收拾碗碟时,只见他吃了满嘴的墨汁。原来他只顾全神贯注地译作,竟全然不知是沾了墨汁在吃粽子!

‘小莫斯科’的由来

现珍藏于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中的首版《共产党宣言》,是1975年由广饶县文管会从该县刘集村农户刘世厚家中收集来的,保留了《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的原貌。

虽然时间久远,封面上的图文变得暗淡,但仔细看,还能依稀看到印着的马克思半身像,上端横印四行:第一行自右而左横印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第二行印有标题“《共党产宣言》”,该处是排版印刷和校对疏忽所致的错讹;第三行印有“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第四行为“陈望道译”。1920年9月,该书出版第二版,书名更正,封面为蓝色。

追根溯源,刘集藏本《共产党宣言》最早在济南共产主义者中广为流传。1926年春,共产党员刘雨辉带着这本书回到故乡刘集村,并把这本书送给中共刘集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刘良才,作为支部主要的学习材料。

1975年,经过原广饶县博物馆馆长颜华的发现和动员,刘世厚老人主动捐献出了这本经历过腥风血雨的《共产党宣言》。

一本《共产党宣言》的山东记忆

关于当年的情况,颜华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当时刘世厚从小包袱里拿出来,我一看那本书,是《共产党宣言》,别的看不出来,并不是很完整,从底面看出版年限:是1920年8月版。”

看到这本书,颜华一下子兴奋起来了。他说:“1925年建立刘集党支部,那时村里党员拿着马克思的这本书学习,大家不说书的名字,就说马克思这个大胡子说的这个事,就是替咱老百姓说的事,他怎么说咱怎么干,这就是对的。”

《共产党宣言》给当地农村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大王镇周围的革命活动搞得很红火,按照当时的上级的指示精神,就是要把整个大王镇的革命开展起来了,甚至称刘集是当时的‘小莫斯科’。”颜华说。

近半个世纪的生命守护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逐渐笼罩了山东,刘集支部被迫转入地下活动。

1931年,山东省委调刘良才到潍县任县委书记。临行前,他把这本《共产党宣言》转交给了支部委员刘考文保存。

1932年8月以后,随着革命形势的日趋恶化,许多共产党人被捕入狱,刘考文考虑到自己有可能被敌人逮捕,便把该书转交给了进步青年刘世厚保存。不久,刘考文被捕,刘良才牺牲。

1945年1月,驻广饶的日军再次对刘集村进行扫荡。一进村就烧杀抢掠, 500余间民房被化为灰烬,跑不动的十几名老人、病人也在大火中活活烧死。早已逃出村外的刘世厚因为惦记着家中的《共产党宣言》,于是便冒着生命危险潜回村中,在滚滚浓烟中爬上屋山墙,抢救出了《共产党宣言》。

从那以后,刘世厚把这本书作为对战友的怀念、对未来革命胜利的希望和寄托,精心地用油纸包好,将它保存了近半个世纪。

1979年,刘世厚老人与世长辞,但他用生命和信仰保存下来的这本《共产党宣言》光照千秋。

1977年10月29日,86岁高龄的陈望道在上海病逝,带着遗憾,未能再重见《共产党宣言》首印版本。

2020年,上海又发现了一本1920年8月首版的《共产党宣言》。此前,该书首版在全国仅发现11本,上海存有4本。而山东广饶刘集藏本,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它是唯一在农民兄弟中流传、实践和保存的珍贵文献,像一粒火种照亮了鲁北的革命道路。

从上海到济南,从济南到刘集,这本《共产党宣言》穿越历史时空,历经重重磨难,在鲁北平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激荡寰宇。

一本《共产党宣言》的山东记忆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一本《共产党宣言》的山东记忆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