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铜器制造业规模很大,铜制品的数量和种类很多,其造型已摆脱商周铜器神秘、厚重、古拙的作风,显得灵便、轻巧,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需要。纹饰虽简素,在铜器上鎏金、鎏银以及用金银、玻璃、宝石之类镶嵌花纹的技术却相当发达。这件鸟篆文铜壶周身用金银丝错出鸟篆文吉祥语共31字肩、腹部宽带纹上错出龙虎相斗的生动图案,制作极其精致美观显示了两千年前中国金属细工的卓越成就。
错金银鸟篆文青铜壶杨晓君摄
错金银鸟篆文青铜壶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通高40.5厘米,腹径28.5厘米。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壶盖呈弧面形,上有三环纽,口微侈鼓腹,腹上饰一对铺首衔环,圈足。全其中盖中心饰一条蟠龙,肩、腹宽带纹上饰龙虎相斗图案;盖蟠龙周围三环钮间有鸟篆文“有言三,甫金,为荃盖,错书之”,颈部有鸟篆文“盖圜四,仪尊成壶”,上腹部有鸟篆文“盛兄盛味,于心佳都,于”;下腹部有鸟篆文“口味,充闰血肤,延寿却病”,铭文连读是一章四言韵文。
错金银鸟篆文青铜壶局部杨晓君摄
铜壶遍体镶嵌着纤细的金银丝,盘曲成各种精致的图案。镶嵌进去的金银丝经过打磨,又与壶的表面相平,不再凹凸不平。这种工艺称为“错金银”。错金银工艺是中国古代汉族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具体作法是用金银丝、片嵌入青铜器,构成纹饰或文字,然后错平磨光。错金银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它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它一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
错金银鸟篆文青铜壶杨晓君摄
鸟篆文是古代的艺术字,一种近于图案的文字,春秋战国时已出现,因其形与鸟、虫相似,亦称鸟虫书。其笔画构成或如鸟在腾跃,或如鸟在回首,变化无穷。鸟篆文的发现,对我国古代书法史研究也极有意义。此壶上的鸟篆文不仅是一种高雅的装饰艺术,还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颂酒诗文,字体纤细流畅,做工精美,诗文一反古代吟酒诗着重于饮酒美妙意境的描述,阐明了饮酒有“充闰血肤,延寿却病”的好处,是我国以酒为药、养生祛病食疗保健法的较早记录。
此壶鸟篆文和图案花纹都用金、银双线勾勒表达,以金线为主线,银线辅之,精巧美观,线条流畅、装饰性较强,工艺精绝,呈现出绮丽华美的面貌。
责编:杨晓君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看见文物|千年前的食器之美——错金银鸟篆文青铜壶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