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南宋爱国词人的一首咏梅月,后人评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文化 解忧诗词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他的很多词作,都表达了一种坚定不移的爱国热情,和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在他的词作中,有个人曾多次出现,他就是和辛弃疾一样力主抗金,自称“人中之龙,文中之虎”的陈亮,陈同甫(也作陈同父)。

南宋爱国词人的一首咏梅月,后人评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曾屡次上书宋孝宗痛斥主和派的苟且偷安,并提出抗金策略,均未被采纳,反而因此屡遭陷害。

他所作的政论、史论,笔锋犀利,气势豪迈,后人评价“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他也留下了不少词作,或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或表达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也有关于离愁别恨的。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首词,是陈亮在和辛弃疾鹅湖相会后所写,以遭受风吹雨打,也不屈服的梅花来抒发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

这首词名为《点绛唇·咏梅月》。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

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南宋爱国词人的一首咏梅月,后人评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历史上将陈亮和辛弃疾的初次见面,称为第二次“鹅湖相会”,第一次是朱熹和陆九渊的哲学辩论会。

公元1188年的冬天,陈亮冒着风雪,从浙江东阳赶到江西上饶拜访辛弃疾。

当时的辛弃疾因为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打压弹劾,被罢免了官职,无奈回乡闲居。

怀着同样的志向,又都壮志难酬的两人,相见恨晚,同游鹅湖,纵谈天下大事。

十日后,两人分别,此后他们曾多次寄词唱和,成了词坛上的一大佳话。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这些词都是辛弃疾在和陈亮相会后所写,两人的伟大抱负,以及彼此间的惺惺相惜由此可见。

这首《点绛唇》是在作者在看了辛弃疾的《贺新郎》后所写,虽然不似其他作品那般慷慨豪迈,但婉约中依然可见其坚贞不屈的品格。

南宋爱国词人的一首咏梅月,后人评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词的上半阕起笔便写“相思”,表达了词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一夜”极写词人相思时间之长,足见这思念之情有多么深刻。

“水边清浅横枝瘦”,这一句化用了林逋《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意境,既点明了梅花的生长环境,更突出了它的风姿神韵。

“瘦”一语双关,表面写梅花的形象,实际却暗合前一句的“相思”,让人不禁想起了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虽然一个是菊花,一个是梅花,一个是写男女情爱,一个是写知己好友,但情感上却是一脉相承。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前一句写月,后一句写梅,紧扣标题的“咏梅月”。

“小窗如昼”,突出了月光之皎洁,也呼应了开头的“一夜”。

而“情共香俱”则将梅花的幽香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两句,视觉和嗅觉双管齐下,描绘了一幅朦胧唯美的月下梅花图,令人心醉。

南宋爱国词人的一首咏梅月,后人评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再来看下半阕。

换头一句“清入梦魂”,承接上半阕的“梅月”之景而来,这里的“清”,既是指明月的清辉,也是指梅花的清香。

张炎在《词源·制曲》中曾言“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陈亮的这一句与上半阕意脉相承,又引领下半阕,显然是个中好手。

“千里人长久”,这一句显然是源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饱含了他对友人的真心祝愿和深切思念。

“君知否”,这个疑问句起着转折和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最后的“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既赞扬了梅花即使经历风雨,依然如故的坚贞品质,更是借此抒发自己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

南宋爱国词人的一首咏梅月,后人评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全词来看,寥寥几笔,便将素月流空的朗朗之景,和梅花的清幽雅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极其空灵飘缈的意境。

更绝的是,词人写月、写梅花,却通篇不着一“月”字和“梅”字,前人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大概便是如此了。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南宋爱国词人的一首咏梅月,后人评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