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不仅是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还是憎恨黑暗、争取光明的伟大印度人民的杰出代表。——周恩来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时还是印度爱国运动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和参与者,为印度的独立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鲁迅,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以笔为枪的民主革命战士,他的文字唤醒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两个人都分别是各自国家的“珍宝级”文学家,是反抗侵略、反抗压迫、反抗殖民主义、寻求民族解放与独立的战士。他们有如此多的共性,但是在泰戈尔第一次访华时,两人却不欢而散,鲁迅甚至还在后来的文章批评当时的场面是“一塌糊涂”,这是为何呢?
文学泰斗
泰戈尔,出生于1861年时印度的一个地主家庭中,从小生活十分富庶,也很早就开始被送去学校中学习。但泰戈尔却一点都不喜欢学校的刻板教育,一连换了四个学校,依然没有一个让泰戈尔如意的。
而不上学的时间里,泰戈尔就用来读诗写诗。从13岁的时候他就开始陆续在印度国内的文刊中发表自己的诗歌了。他的父辈都是受过了先进教育的人,还是社会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在他们的影响下,泰戈尔用少年的热情道出了自己浓浓的爱国情操。
因为生活富庶,泰戈尔早期的诗篇充满了梦幻美好或而热烈的浪漫主义情绪,直到1884年,23岁的泰戈尔被安排去乡村管理家族的田地的时候,这才了解到了平通百姓真实的贫苦生活,从此诗歌慢慢变得深沉内敛,并且极富思想性。
1913年的时候,泰戈尔的诗集《吉檀迦利》英译版出版之后,他就成为了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此后,泰戈尔深耕于爱国反殖民的运动中,不仅有大量的诗歌创作,而且在小说、戏剧上也十分有造诣。
以笔为枪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他生于1881年,比泰戈尔小了20岁,泰戈尔在国际成名之时,鲁迅还在日本学医。直到1906年的时候,他意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从此开始弃医从文。
跟泰戈尔从小就开始诗歌写作不同,鲁迅是半路出家,靠着一腔热血在文坛上“打打杀杀”中才慢慢成名的。他跟泰戈尔一样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但是他的父辈却是典型的封建派,因此接受到新式教育后的鲁迅对封建旧制对人的毒害深有体会。
尤其是以自身经历创作的《故乡》,到现在那个月下叉猹的闰土形象还依然深入人心,更是非常直观地道出了在当时受尽压迫的人民的悲惨生活,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鲁迅的自我批评和反省。
也正是鲁迅不仅骂天骂地,同时也会深刻地解构自己,他才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被郭沫若称之为“划时代的文艺作家”。为中国人扳正了脊梁,重塑了灵魂。
拂袖而去
而就是经历都十分相像的两个人,在1924年的时候却闹了矛盾。那一年,泰戈尔受梁启超等人邀请访华,在上海的时候,著名的才子佳人组合徐志摩和林徽因出席接待泰戈尔。
泰戈尔的诗作无论是之前浪漫的还是之后深沉的,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曾经深深地影响并启发了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包括林徽因对泰戈尔也是十分憧憬的。泰戈尔访华的消息也使整个中国都相当轰动,在上海迎接泰戈尔的人更是成千上万熙攘如海。
而以徐志摩和林徽因为代表的对泰戈尔的极度崇拜,在鲁迅看来是相当刺眼的。他这一生都躬耕于为天下人树立一个独立的、笔挺的、有骨气的灵魂,但即便是徐志摩与林徽因这样的国家栋梁之才都向泰戈尔弯下了腰,所有人都将泰戈尔神化,放弃了自己的思考,这是鲁迅最为不悦的。
因此,就在泰戈尔演讲兴致正盛,无数双被神光笼罩的眼睛痴痴看着台上时,鲁迅是越看越气,竟当场拂袖而去,在拥挤的人群里显得如此突兀。再次之后,鲁迅还撰文称此为“一塌糊涂”。
事实上,鲁迅并非是针对泰戈尔,对于泰戈尔的文学贡献和思想,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让鲁迅真正生气的,是底下的观众和泰戈尔两旁的徐志摩和林徽因眼中那种盲目的崇拜,细究下来仿佛是在“跪拜皇帝”一般。
而如果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如此,那更何况四万万普通老百姓呢?那可不就“一塌糊涂”了。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泰戈尔访华时,徐志摩与林徽因做了啥,让鲁迅甩袖离去:一塌糊涂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