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游逛大栅栏,老北京的味儿还剩下哪些?

文化 行走的二次元

“一年有365天,而我,不仅仅有365个故事。”

梯笼遛鸟、修脚焗油,逢熟人就问“吃了吗您”,如果回答没有,下一句立马就接上“怎么还没吃?我家吃去!”在老北京人眼里,这是最常见的事儿。如今的北京,很多地方经过修缮,多少缺了些老京城味儿,可总归还有不少被保留下来,大栅栏就是其中之一。

游逛大栅栏,老北京的味儿还剩下哪些?

作为地标之一,从大栅栏还能看出哪些隐藏的老北京味儿呢?

游逛大栅栏,老北京的味儿还剩下哪些?

吆喝

走进大栅栏,如果先看到的是挂着牌子的各式老店,那么先听到的一定是店门口的吆喝。吆喝,又称货声儿,是上世纪小商贩为推销产品和招揽顾客所创作的一种叫卖声儿,80年代被挖掘和恢复,并由此出现了一批民间叫卖艺人。现在的北京传统曲艺节目中对这些叫卖声儿也仍有一些保留。

游逛大栅栏,老北京的味儿还剩下哪些?

虽然大栅栏店铺门口的吆喝声与老艺人口中的叫卖差别较大,但是为招揽顾客,也是最实际有效的方式之一了。

张一元茶馆

论喝茶,北京人可不比南方人差到哪儿去,“窝头咸菜就着一口大碗茶”虽然是歌词,可老北京人喝茶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对茶也是尤其讲究。而在北京提到茶,就不能不提“张一元”。

游逛大栅栏,老北京的味儿还剩下哪些?

清朝光绪年间,安徽人张文卿在京城花市开起了茶庄,因为茶叶质量上乘,因此名气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北京人的心头好。至于茶庄为何起名为“张一元”,说法各不相同,一说认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另一说认为早些年间“一块钱就能买一包茶”,总之不论哪种说法正确,“张一元”这三个字算是叫响了。

兔儿爷

清朝时期,京城生活着不少满人,在满族语言中,“爷”是对贵族的一种尊称,后来清朝灭亡,这种称呼却没有随之消失,不过演变到现在,也只是在熟人之间才会用到。而在老北京人口中,有种玩具也能称得上一声“爷”,那就是传统手工艺品——兔儿爷。

游逛大栅栏,老北京的味儿还剩下哪些?

追本溯源,兔儿爷的历史也要往前推进到明朝,每逢中秋,宫廷中总会用以祭月,不过那时皇宫称其为“太阴君”,后来流传到民间,百姓才将称呼改为“兔儿爷”,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曾有这样一句话“将要住在一个没有兔儿爷的北平,随着兔儿爷的消灭,许多许多可爱的、北平特有的东西,也必定绝了根!”由此可以看出,兔儿爷对老北京人的意义。

游逛大栅栏,老北京的味儿还剩下哪些?

吹糖人

大栅栏民俗文化街的角落里,如果不仔细找,吹糖人这个老北京技艺一定会被忽略掉。据说,糖人的祖师爷是刘伯温,在躲避朱元璋的过程中与挑糖担子的老人交换了衣服,从此便隐姓埋名卖起了糖,后来又将糖加热制成糖人,才有了最初时期的糖人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游逛大栅栏,老北京的味儿还剩下哪些?

老一辈卖糖人,都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如今这样的身影几乎已经消失,整个大栅栏能看到的更是为数不多。

游逛大栅栏,老北京的味儿还剩下哪些?

游逛大栅栏,老北京的味儿还剩下哪些?

除了这些,大栅栏的老字号还有同仁堂、内联升、瑞蚨祥、全聚德等等,老北京的风味儿就藏在店铺的某个角落,如果你也对老北京有迷恋,不妨亲自去找一找。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游逛大栅栏,老北京的味儿还剩下哪些?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