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一天,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带着一个老农来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后来的国家博物馆),两人的到来受到了博物馆专家的热烈欢迎。跟随高至喜一起来的老农名叫姜景舒,他手中握有国之重宝“四羊方尊”的最后一块残片,此行的目的就是将这块“四羊方尊”上的云雷纹残片完璧归赵。至此,残缺了数十载的“四羊方尊”终于得到了补全,重现了昔日的光彩。
“四羊方尊”是国宝中的国宝,也是经历最坎坷的国宝。它曾经因为遭日寇飞机的轰炸碎成数十片,后来被修复后,尊口上仍然残缺着一块云雷纹,这最后一块云雷纹,直到几十年后才得以补全。作为中国古代青铜冶炼的巅峰之作,“四羊方尊”以其杰出的艺术价值被收录进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成为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典范。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件人们耳熟能详的青铜器,它的发现和修复充满着曲折坎坷的经历。
1938年4月的某一天上午,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的转耳仑山上,当地农民姜景舒、姜景桥、姜喜桥兄弟三人正在半山腰种红薯。随着一声清脆的金属声,姜景舒从土里刨出了一件巨大青铜器。这件青铜器的造型很别致,有着四个羊头,姜家兄弟三人虽然是农民,也知道此物必然价值不菲,于是将这件青铜器运回了家里。在运回去的过程中,姜景舒还不小心从青铜器上敲下了巴掌大的碎片。
农村很难保守秘密,姜家挖到宝贝的消息,很快就在镇上传开了。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正是出土文物大量流失的时期,长沙地区作为出土文物较多的区域,是古董贩子重点关注的对象。当他们听说姜家三兄弟挖到青铜器后,连夜就赶过来表示要收购这件青铜器,而且给出了400大洋的价格。
以这件青铜器的价值来说,古董贩子给的400大洋这个价格非常低。可是姜家三兄弟只是普通的农民,并不了解这件青铜器的真正价值,400大洋在他们眼中看来已经是天价了。如果靠种红薯的话,恐怕一辈子都挣不到这么多的钱。于是在钱财的诱惑下,他们将这件青铜器卖给了古董贩子。只不过,古董贩子答应给他们的400大洋,在经过当地保长、乡绅的层层盘剥 下,到了他们手中就只剩下248块大洋了。
发现这件青铜器的姜景舒当时才只有17岁的年纪,生活在一个有着10多口人的大家庭里,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对于年轻的他来说,可能并不明白自己此举会导致这件珍贵青铜器流失海外。在他眼里看来,将青铜器卖掉改善生活是最好的选择。不过,姜景舒在将这件青铜器交给古董贩子时,他偷偷地留下了那块从青铜器上敲掉的残片,当作纪念品珍藏了起来。
这件被姜景舒卖掉的青铜器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四羊方尊”,只不过在当时来说,这只是一件普通的青铜器,还没有被人们发现它真正的价值。古董贩子从姜景舒手中买下这件青铜器后,转手就卖给了长沙县靖港镇的某个商号。这个商号的老板是个识货之人,他懂得“四羊方尊”的真正价值,所以定下了20万大洋的价格,打算将其卖给外国的古董商人。
就在商号老板打算出售“四羊方尊”时,却没想到走漏了风声,不但自己落入法网,“四羊方尊”也被收缴充公。后来“四羊方尊”被张治中看中,成为他办公桌上的笔筒,再后来又被送到湖南省银行宝库保管。1938年11月,湖南省银行在迁往沅陵的途中遭到日寇飞机轰炸,“四羊方尊”也在战乱中遗失了 。
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专家们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四羊方尊”的下落。在经过数年的追寻之后,最终得知“四羊方尊”在迁往沅陵途中被日寇飞机炸成20多块碎片,之后一直被当成废品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里的一个大木箱中。1954年,著名文物修复专家张欣接到修复“四羊方尊”的邀请,他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将“四羊方尊”修复完成。
修复后的“四羊方尊”一点也看不到曾经被毁坏的痕迹,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在尊口的位置有一个云雷纹的缺口,这是再厉害的文物修复专家也没有办法修复的。后来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千方百计寻找到了“四羊方尊”的发现者姜景舒,从他手中找来了这最后一块云雷纹残片,两人一起将残片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至此,“四羊方尊”才真正修复完成,重现了往日的风采。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农民种红薯挖出国之重宝,曾被日寇炸成数十块,修复后惊艳世界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