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珍宝 传承文明
华 豫 之 门
提到“衣冠禽兽”这个词
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大概都是那种
外表衣帽整洁
但品德极坏
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但是!在古代
它却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为什么很多人都会想做“衣冠禽兽”呢?
今天
小编就带大家来深入了解一下
“衣冠禽兽”的来源
“衣冠禽兽”这个成语出自于明朝的话本中。
在明朝早期,皇帝为了让人们能够明确的区分官员的级别,故而制定了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那就是官服上的绣饰。明朝的皇帝们规定,所有的文官官服正前方的补服上只能绣飞禽,而武官的补服上只能绣走兽。
▲ 明《徐显卿宦迹图》局部中的官员形象
这些严格的规定,使得大家通过一个人的官服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他到底是几品官,而衣服上所绣的飞禽走兽,也就从侧面衍生出了“衣冠禽兽”这个词。
明朝的早期,“衣冠禽兽”大体是用来说做官的人们的,也就是衣服上绣了飞禽和走兽的人们。一提到那个人,大家可不就都是非常羡慕的感觉嘛!
官补的由来
官补,即补服前后各缀有的一块“补子”,用以区别官职差别,是从我国的明朝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补子用飞禽代表文官,如一品文官用仙鹤补;用猛兽代表武官,如一品武官用麒麟补。
▲ 一品文官仙鹤补服 ▲
▲ 一品武官麒麟补服 ▲
明清官补的区别
明清两代的补服,虽“清承明制”,但又“参汉酌金”。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型制上。
明代补子施于袍,因为明服为“团领衫”,前胸补子是完整的一块。明代的官补尺寸较大,以素色为多,底子大多为红色,上面用金线盘成各种图案。文官补子绣有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补子则绣单兽,或立或蹲。
▲ 明代文官
清代补子用于褂。因为清服是“对襟褂”,前胸的补子被一分为二。清代的补子小而简单,前后成对,文官绣飞禽,武官绣猛兽。补子以青、黑、深红等深色为底。
▲ 清代文官
明代对官补的规定是: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㶉𫛶,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而清代与明代大同小异,略有不同。
▲ 清代文官官补
今晚19:30
河南卫视播出的《华豫之门》中
就有两位持宝人
带来了一件自称是“锦鸡”的官补
节目现场
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么高
小编怎么能独自欣赏呢?
编辑丨通通 主管丨龙涛 李想 监制丨姚玮
您的一个
是对小编的最大鼓励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古代官服上的飞禽走兽,究竟代表着什么?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