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雄阔浩渺的诗词王国里,如果要评出写得最最漂亮最感人最出人意外的诗句,我认为莫过于《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句了。
为什么说“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毛泽东诗词中,写得最漂亮最感人最出人意外的诗句呢?
(年轻时的毛泽东)
我认为这句词艺术手法也是相当精湛的。体现在它不但真实,极具画面感,同时还通过巨大的情感落差,在读者心中撞击出了滔天的巨浪。
古体诗词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关于这一点,各有各的说法,有人认为是“意象”,有人认为是“典故”,有人认为是“格调”,有人认为是“韵味”。不过有一项是回避不了的,也是非常重要东西,这就是“情感”。
诗歌中的“情感”,首先就要求要有真情实感。
古代大诗人们大词人写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注入了他们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果没有真情实感,读者在读的时候,就觉得非常的隔。
举个例子,古代的诗人写了很多的宫怨诗。他们揣摩皇帝嫔妃的感情,表达嫔妃的失落与不如意。但因为他们并不是嫔妃,所以他们的揣摩,常常显然不太真实的。虽说很多诗人在写“宫怨诗”的时候,表达的也算是自己的情感,比如自己得不到君王或者上司的提拔重用,因而感到很苦闷。但总给人一种扭捏作态的味道,无法直击人心。
而李白、杜甫、苏轼、陶渊明这些人写的诗词,因为都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我们就觉得特别真实。皇帝因为生活的安逸,都很难把诗写好。但因为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他有深切的悲痛,所以我们说他是一片赤子之情。
总之,真实的情感,才是健康的,健壮的,才是有力量的。
(遵义会议)
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是一首非常真实的诗,是毛泽东所经历的事情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刚经历了遵义会议。在遵义会议上,党和红军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开始带领工农红军,长征突围。
娄山关是贵州的一座雄关,也是王家烈的黔军配合国民党中央军,对工农军进行围追堵截的一个重要的关口。红军先是经过娄山关,一渡赤水,准备北上,不过遭到了国民党军队以及黔军的围追堵截。于是,毛泽东二渡赤水,重回遵义,再次通过殊死拼搏,重新夺回娄山关。而这首词,就是毛泽东在第二次跨越娄山关的1935年2月,写下来的。可以说,这首词就是毛泽东及工农红军真实生活的表现,其真实性是非常强的。
当然了,这首词,尤其是最后两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诗句,之所以感人,还不仅仅在于真实性,而在于它具有巨大的情感落差。
古人在写诗词的时候,情感落差的运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段。
古代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这一句诗是非常感人的。为什么说它是非常感人的呢?因为它写出了极大的情感落差。壮士出去打仗的时候,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虽然春暖花开,却要离开了。这是以乐写哀。回来的时候,雨雪纷纷,到处荒草连天,虽然将和家人团聚,家人却已凋零。这是以哀写乐。总之,因为有巨大的情感落差,因此这句诗有着强烈的感人的力量。
(红军突围)
毛泽东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也有着巨大的情感落差。整首词一开始的时候,是沉重的压抑的低回的悲鸣的,毛泽东用西风、长空、大雁、霜、月等等意象给予烘托。加上马蹄和喇叭,营造出了一种非常沉闷急促压抑的情感。
事实上,这也是当时红军所有人情感的一种真实的写照。当时红军处在最困难的时期,究竟何去何从,怎么才能够跳出敌人的围追堵截,怎么才能够取得革命的胜,所有的人心里,应该说,还都是没底的。
不过,毛泽东在这首词下阕开始,就写出了一种豪迈乐观的感情,表达出了一种藐视一切的气势。整首词的情感,也变得明朗昂扬,积极向上,坚韧不拔。毛泽东最后用“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样的两句诗,可以说把这首词的情感推到了一个高潮。和前面的低沉压抑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撞击出强烈的情感火花,掀起千层巨浪。我相信当我们每个人读到这里的时候,都会感到心潮起伏,激情澎湃,甚至止不住泪水涟涟。
毛泽东这两句诗最漂亮最感人的地方还在于,他并不是喊口号,他是用一种强烈的鲜明的画面来进行呈现。空间非常阔大,颜色非常鲜艳,场面非常壮观。不直接说,用画面来呈现,所体现的,正是毛泽东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毛泽东的词被被称为是中国古代豪放词的延续,是继苏东坡、辛弃疾的词的发展和延续。而且由于其站在时代大潮的前列,其真实生动的艺术效果,使得他的词更能够叩动我们的内心。
(参考资料:《毛泽东诗词选》等)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毛泽东诗词中,最漂亮最感人的是哪一句?其艺术手法精妙绝伦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