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市曲剧团创演的北京曲剧《光明行》,12月17日在北京剧院首演。《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用它命名该剧,以此来纪念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英雄们。
该剧的故事历史背景是在1948年末至1949年初的北平。1948年的岁末,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兵临北平城外。原北平市长何思源心向光明,为了北平古都的和平,努力奔走着。而军统特务几次对何思源先生实施威胁和恐吓,这让何夫人十分担心家人安危。
中共地下党华北城工部的王汉斌、崔月犁等人,也接到了上级的任务指示,带领傅作义将军的女儿傅冬菊(中共党员,194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联系国民党元老、爱国人士刘厚同老人,共同为北平和平解放而努力斗争。同时派张实等同志保护何思源先生的安全。
1949年元月,何思源先生即将作为北平市民的代表,出城见解放军表达和平的心声。就在此时,南京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蓄意谋杀何思源及其家人。深夜时分,两颗定时炸弹在何思源先生寓所的房顶爆炸,何思源先生和夫人受了重伤,最小的女儿何鲁美不幸身亡了。在北平东交民巷的德国医院内,何思源满怀丧女之痛,此时此刻,他又想起了抗日英烈张自忠将军,他擡起头,坚定地走出西直门外,向着光明前行……
北京曲剧是北京唯一的地方戏,艺术风格贴近生活,擅长演绎近现代题材的故事,在表演风格上善于叙事。以往北京曲剧剧目多以表现北京市井百姓生活故事为主,或者是清代宫廷戏,而描写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作品并不多见。
《光明行》恰恰展现出了一幅现代精英群像,除何思源、何鲁丽父女,还有王汉斌、崔月犁、傅冬梅等优秀地下党员;张自忠、刘厚同等爱国将领和进步人士;徐悲鸿、康同璧等文化名流和社会活动家,剧中没有虚构人物。因此这出戏对北京曲剧的剧目题材的突破和拓展有着重要意义,角色塑造上需要贴近人物形象,才能显得真实可信。表演上突出现实主义风格,创作上发挥写实写意兼备的优势,丰富传统曲牌,用浓郁的京腔京味儿来演绎北京往事。
内容来自北京头条客户端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光明行》17日在京首演 破解北京曲剧题材局限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