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上海鲁迅纪念馆在山阴路鲁迅故居建成开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人物类纪念馆。今年12月15日,“耕耘·收获——上海鲁迅纪念馆建馆70周年纪念展”在鲁迅纪念馆“奔流艺苑”开幕,结合上海鲁迅纪念馆1951年建馆、1956年迁馆、1999年改扩建的重要历史节点,展示了不同形式的历史见证物28件(套)和在职职工的摄影书画作品61幅,其中不乏珍贵藏品。
1950年7月15日,华东文化部向中央文化部文物局报告上海筹设鲁迅纪念馆的工作计划,并要求转请鲁迅夫人许广平来沪指导建馆和恢复故居,获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支持。8月4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示:“同意许副秘书长于十月中赴沪一行。”这件批示正是上海鲁迅纪念馆的“起点”。
1956年1月初,国务院决定对上海虹口公园重新规划改建,迁建鲁迅墓并兴建纪念馆于公园内。10月10日,上海鲁迅纪念馆竣工。10月14日,鲁迅灵柩由万国公墓迁往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展览中呈现了迁葬全过程的照片。
出版家赵家璧将珍藏的鲁迅致其书信45封及另4封鲁迅书信(含许广平手抄1封)于1970年捐赠上海鲁迅纪念馆。在赵家璧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上海鲁迅纪念馆影印手工复制了少量《鲁迅致赵家璧信札》以资纪念。
2008年9月25日,湮没半个多世纪的鲁迅诗轴《听弹琴》由来自日本的古西旸子女士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此条幅是1935年鲁迅亲笔书写赠送给日本友人增井经夫的唐代诗人刘长卿作《听弹琴》,以谢邀请去日本疗养之情。捐赠手迹的古西旸子女士是鲁迅好友田中庆太郎的外孙女,增井经夫的女儿。
2011年,被书法家沈尹默誉为“鲁迅生平写得最好”的一幅书法《悼丁君》真迹由法学家曹漫之夫人蔡志勇女士捐赠上海鲁迅纪念馆。1933年,左翼作家丁玲被捕后杳无音讯,并传言被害。鲁迅听闻十分悲愤,在日记中,记载有这首七言诗。时居杭州的周陶轩托好友郁达夫向鲁迅请墨宝,于是鲁迅书写了这幅字。当年9月21日,在《涛声》发表这首诗时冠以“悼丁君”,并略作改动。
经历70年发展,上鲁迅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8万余件(套),累积出版学术研究成果138种,年均举办展览16个,年均举办专家讲座、名家诵读、版画拓印等教育活动近百场,年均接待观众及游客近90万人次。此次纪念展将延续至明年1月17日。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鲁迅“生平写得最好”的书法真迹现身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