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瓷器如梦似幻的釉色给了我们巨大的遐想空间,关于汝窑的各种故事更是因文艺皇帝宋徽宗的插足而染上了文艺的色彩。然而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大量的事实证明,汝窑与其他的宋代瓷窑一样,有着从模仿到创新、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汝窑釉的流动十分明显,形状如同流动的棉絮与豆花一般,分布在其中的气泡随处可见,而且气泡的大小差异较大,大者可为小者的数倍至十数倍。大致上气泡的分布较自然,分散于釉层中,但有层次感,呈现出活泼生动的韵动感。
汝窑釉面有开片,是胎体与釉面的膨胀系数不同导致的。不同式样的开片,便成了汝瓷的重要装饰。有的细密,互相交织叠错;有的如鱼鳞,有的似蝉翼,有的直长如枝条,被称为冰裂纹、蟹爪纹、鱼籽纹等,既具象又抽象,充满神秘感。在有些釉面的开片纹路中,有深浅不一、成簇、成片的黑色沉淀。还有一种釉面的玻化程度很高,呈透明的玻璃质感,开片细碎,与乳浊釉明显不同。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的基本鉴别方法,从传世品看,主要有五大特征。
古籍记载,汝窑的颜色如此细腻,是因为釉中加入了玛瑙粉末。但根据英国最 新的化验报告显示,尽管玛瑙粉末与釉内的主要矿物互不排斥,却无助于成色的改变或提升。这个消息,对于矢志重现汝窑的艺术家固然是一大打击,对于存世汝窑的珍贵价值却是一次肯定,因为连这唯 一可能破解汝窑秘方的线索也断了,这项文化遗产就更形稀罕了!
汝窑瓷器传世最少,且后代从未仿烧到九成像者,鉴别真伪不是很难,尤其是记住汝窑的主要特征,更不会轻易上当。除胎釉、支钉痕外,汝窑瓷器至今未有高度超过30厘米,圆器口径超过20厘米的完整传世品。
汝瓷从创烧以来,由于工艺精细,技艺卓绝,釉色蕴润,富于装饰,颇受民间之喜爱,所以各地窑口竞相生产,其产品广销各地,从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了北宋末年更受到皇宫的赏识与宠爱,并把它垄断为官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品。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讲解精美的汝窑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