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千古悠悠一诗圣,文脉相连两座城——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侧记

文化 文旅中国

一位诗人,两座城市。

从春天的润物喜雨到秋天的无边落木,从浣花溪畔的草堂到奉节东屯的田庄,巴蜀大地,共通诗意,成渝双城,山水相依,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辉耀千秋。千百年来,如同一股气势磅礴的巨流,流淌在神州大地,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传承的使命。

11月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在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浣花园林区万竹广场拉开帷幕。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齐聚在诗圣故居前,开启了一场中国诗歌艺术的盛会。

千古悠悠一诗圣,文脉相连两座城——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侧记

中国诗歌节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联合省级地方人民政府主办的国家级文化活动,是目前国内规格最高的诗歌艺术盛会。第六届中国诗歌节更是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下,首次在线下开展的国家级文化活动。

本届诗歌节在成都揭幕,在重庆闭幕,其间还在两地举办了三大类十余个子项目活动。此次为何落地成渝双城举行,破了在一座城市举办的先例?又为什么选择成都,选择草堂?

或许,从杜甫那里我们能找到答案。

杜甫,一位火灾当下的诗人

鲁迅曾评价杜甫:“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从三吏到三别,从“路有冻死骨”到“安得广厦千万间”,杜诗来于人民又走向人民,诗人亦站在了人民中间。

千古悠悠一诗圣,文脉相连两座城——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侧记

杜甫是诗圣,圣人在人间以诗笔立传。

公元759年,杜甫避乱入蜀,带着他的纸笔和满腔忧国忧民情来到成都,从此成都拥有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以及他灿烂的诗篇。著名作家阿来评价杜甫与成都的关系,他说:“杜甫是给成都定调的人。成都给了他温暖,他也给了成都诗意,彼此互相成全。”

因为杜甫,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成都;因为草堂,我们能更好地走近杜甫。

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诗圣流连过的故地静立幽林之中,渲染了一方土地的典雅诗意。著名诗人冯至在《杜甫传》中写到:“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流过柴门的清波,卷上茅屋的秋风,萦绕花径的竹响……此地经过春未老,伊人宛在水之涯。草堂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为后世景仰、保护,其内在的诗情文心也当春色常驻、永存天地。

一直以来,草堂都高举以杜甫精神为内核的火炬,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诗歌文化。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讲到:“当代诗人不仅要书写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个人之诗,更要书写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同命运的民族之诗。”

千古悠悠一诗圣,文脉相连两座城——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侧记

杜甫本人的时代特性,以及杜诗中人民的参与性,都注定了他与本届中国诗歌节有着非凡的意义。而开幕式落户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浣花园林区万竹广场也有别样的寓意。

杜甫是中国诗歌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沿着诗歌大道,以屈原为起点,到陶渊明、陈子昂再到李白、杜甫以及后世的苏轼、陆游,观众们一路看过中国诗歌史上的颗颗明星,感受千秋诗教的永垂不朽。

开幕式及之后举办的系列诗歌主题活动聚焦“抗疫”“脱贫”等民生话题,正是对诗圣杜甫爱国主义精神、民胞物与情怀及现实主义诗风的继承和弘扬。用诗歌的力量助推时代发展,成就伟大梦想,更需要人们高山景行,秉承诗圣精神,沿着诗歌大道,传承中华文脉,面向未来再出发。

写好巴蜀文旅融合的“双城记”

当我们回溯中国诗歌绵延千年的伟大传统,我们都会发现巴蜀地区诗歌文化底蕴的深厚和强大。

自古以来,成渝双城山水相依,文脉相连。古有司马相如、杜甫、李白等伟大诗人,近现代亦有郭沫若、艾青、冰心等名家,可谓是巴蜀文人风流,代代相传。

而从流芳百世的锦城好句到名垂青史的夔州佳篇,杜甫在四川成都与重庆奉节留下了极具代表性的诗歌,用阿来的话讲——杜甫是串联成渝双城的诗人。

今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而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的浸润。此前,重庆市歌舞团的舞剧《杜甫》来到了成都杜甫草堂,伴随着悠扬的音乐,13名身着唐装的演员在大雅堂前演绎了古典群舞《丽人行》。谈到此次快闪的意义,重庆市歌舞团负责人介绍:“想通过这种创意又贴近百姓的方式,让高雅艺术走进生活,助推成渝两地文化艺术交流,共谱成渝‘双城记’。”

千古悠悠一诗圣,文脉相连两座城——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侧记

在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上,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认为,本届中国诗歌节落户成渝两地,是对巴蜀地区诗歌文化的充分肯定,奏响了巴蜀文旅融合发展的“交响诗”。重庆市副市长郑向东也在发言中表示:“成渝一起承办诗歌节,对于梳理两地共同的文化记忆,推动成渝合作,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大力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的诗歌以及文化更应该顺应时代语境,开展交流活动。第六届诗歌节的举办,让两地走到一起是恰逢其时的必然,也是伟大诗歌传统的传承和弘扬。

千古悠悠一诗圣,文脉相连两座城——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侧记

走向人民群众的诗歌才具生命力,讴歌时代英雄的诗歌才能凝聚人心。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诗的基因,诗歌文化也必将跨越地域,直抵心灵。

第六届中国诗歌节所传递的诗歌精神从成渝辐射全国乃至世界,让美好的诗篇从诗集走向山水,从书本走向旷野,让诗意真正浸润我们的生活。

(图片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提供)

责编:杨晓君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千古悠悠一诗圣,文脉相连两座城——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侧记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