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解码古老的文明需要更多双年轻的眼睛

文化 光明网

【观察者】

赵 辉

解码古老的文明需要更多双年轻的眼睛

赵辉,80后青年考古工作者,现任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民族融合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主攻夏商周考古、山西地区历史考古及考古现场文物保护。先后主持或参与了沁水八里坪遗址、离石信义遗址、太原东山明代藩王墓等18项考古项目。

“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作家斯蒂芬·茨威格道出了历史的魅力,而考古工作者,是亲手去触摸未知的历史细节,与历史这位“诗人和戏剧家”亲密交流的第一批人类代表。

几千年来,躺在地下的历史遗迹没有选择任何人去发现它们;而今天广大的青年带着崇高的目的、求知的心灵,主动选择了历史遗迹,与先人对话,为今人作答。这项工作意义非凡,因为人们要知道往哪里去,首先得知道从哪里来、为何而来、怎么来。

考古工作要穿越“时光隧道”,解开古代文明的“密码”,无疑是艰苦的。考古行业的年轻人常常要到野外参加调查和发掘,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一年持续在外,他们中很多人拼起来时甚至忘却了休息日和节假日,只在下雨时调整休息。发掘的地点常常是农村,从租房子到日常生活细节,从协调地方各级关系到工地管理和发掘质量,都需要亲力亲为。考古青年在祖国文化建设的第一线体验着最实在、最实际的酸甜苦辣。

辛苦发掘后一无所获时的失落、研究成果进展缓慢时的焦虑、长时间离家工作时对家人的思念,常常伴随这些年轻人。但是,大多数投身考古事业的年轻人都不后悔这样的选择,因为他们有着更高的追求,他们要去直接体现和享受考古独特的魅力,靠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品尝不一般的喜悦、收获不一般的成长。

令人欣喜的是,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渗透到考古工作的方方面面。考古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手铲、两把刷子”的时代。相比于老一辈考古工作者,新时期考古人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条件日新月异。现代科学技术与田野考古结合得更加密切,智能化的测绘、扫描设备已经在行业内普遍使用,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学科分类、行业工作越来越细化。从田野调查、发掘到资料整理,每个阶段需要的多种交叉学科都在快速进步,不同学术背景的优秀的合作学者正在涌现。

新时期的考古工作者,仍然需要从田野考古出发,充分运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尽可能地获取复原古代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除了有扎实的田野考古基本功,还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尤其还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多学科合作意识。在学科和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大青年考古工作者需要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基础,在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让文物活起来,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是光荣的历史使命。作为文物的发现者、保护者和研究者,考古工作者每天接触的是先民们创造的不同时代、不同质地和不同形制的文明结晶。它们凝结着古代先民的技术和艺术,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存。通过自己的日常工作,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让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弘扬,就是属于一代年轻人的光荣。

广大青年投身考古事业正当其时。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考古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为考古工作者和考古学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全社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都在不断加强,考古工作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热爱古代文明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吧!正奋战在考古一线的年轻人,继续努力吧!一起认识历史、解码文明,让中国历史这位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在世界舞台展示她绵延数千年的魅力、永续发展的才华!

(光明日报记者龚亮、李建斌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20日 0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解码古老的文明需要更多双年轻的眼睛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