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光明时评:当“白领”变成了“打工人”

职场 光明时评

作者:朱昌俊

近日,一则“上海白领体检异常率99%”的话题登上热搜。这个数据主要来源于《大众医学》曾经发布的《2019上海白领健康指数报告》。该报告显示,2018年上海白领体检异常比率高达98.75%。换句话说,100位公司人当中只有不到2个是完全健康的。无独有偶,同样在这几天,有媒体报道,高强度、高压力、高度紧张、持续过劳的工作状态正成为年轻人猝死的重要诱因。专家表示,当前心脏疾病呈年轻化趋势,提醒年轻人应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尽可能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光明时评:当“白领”变成了“打工人”

这两则新闻所传递的信息,与此前备受关注的“六成年轻人害怕看体检报告”“保温杯里泡枸杞”等话题形成了一种呼应。白领的健康问题,心脏病的年轻化等,当然都可以在医学层面得到解答。但是,在社会层面,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打工人”的不易。

“上海白领体检异常率99%”,尤其与“打工人”这个说法的流行构成了一种隐蔽的内在联系。在过去的语境中,打工、打工人一般都被默认为是用来形容社会底层行业及其从业者。但是,今天所讲的“打工人”明显成了所有上班族的自嘲,它消除了所谓金领、白领、蓝领的阶层隔阂和职业分野,寓意的是一种普遍化的职场被剥夺感、透支感。

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就如白领的体检异常率达到99%,可能大大超出我们习惯性的经验认知。毕竟,白领往往象征的是坐在办公室的知识阶层,它曾经是多数家庭几代人的奋斗目标。但在今天,不管是白领的身体状况、承受的心理压力,还是自觉地加入“打工人”的自嘲,都反映出这个群体的职场心理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要指出的是,传统视角中的白领与“打工人”的区别,文化程度、工作场景、待遇等只是最表层的维度,更隐蔽也更深刻的,还是体现在对劳动关系的自我认知差异上。比如富士康的流水线,往往被认为是工厂压榨员工的代名词,它强化的是一种被驱使的被动劳动状态。而白领似乎与公司之间更平等,更具有博弈能力,甚至可以掩盖自己作为被雇佣的“打工人”的身份本质。现在,大家都成了无差别的“打工人”,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权利意识的觉醒,但本质上,它投射的不过是互联网时代下996职场中的生存况味。

白领阶层的职场优越感“幻觉”的戳破,有着诸多的外部原因。比如,随着职场体检的普及,99%的体检异常率就会让他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为工作所付出的代价。而社会的竞争压力加大,也促使每个上班族不可避免地进行“自我剥削”。在哲学家韩炳哲看来,当社会生产达到一定的水平,自我剥削就远比受人剥削更有效果,功能更为强大,因为,与自我剥削相伴的是,个人会感觉自己是自由的。也就是说,当一个社会处于快速上升期,每个人都往往“心甘情愿”去“自我剥削”。这也能够解释时下社会对于996的复杂心态。

但是,当“打工人”成为上班族们的普遍自嘲后,它则意味着一个新的转变,那就是,即便是金领、白领这样的高阶上班族,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我剥削”不再如过去期待的那般能够“自我实现”,而同样不过是为了守住“饭碗”的无奈选择。“打工人”的自我定位,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看清职场“真相”后的妥协与和解。

当然,无论是“你我皆打工人”的自嘲,还是诸如心脏病的年轻化等现实,都是当前这个压力型社会的一种微观镜像。它们多是从职场所衍生出的问题,但背后的原因又不仅仅是来自于职场,而是深嵌于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之中,对应着诸多社会宏大命题。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光明时评:当“白领”变成了“打工人”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