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著名歌手杨坤直播带货疑似刷单的新闻,在微博上刷屏了。作为著名歌手,杨坤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了,没想到 一次出名,却是出了个“黑名”。
委托杨坤带货的商家齐齐报警,原因竟是杨坤直播带货之后,退款率超90%。销售额120万的情况下,光是退款就退了116万元,也就是说,商家到手的钱只有4万,而付给杨坤的坑位费,都不止4万元一个。
“刷单”这个词,想必大家已经不陌生了,大数据时代,我们在享受大数据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要承受大数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随处可见的“刷单业务”。从前是淘宝卖家疑似刷单,如今刷单已经不仅仅只存在于电商平台中了。
据报道称,有不少外卖商家都曾举报,有一批匿名的“刷手”,经常以差评为要挟,让商家掏钱平息了事,部分新店商家不愿惹是生非,就给一笔钱平息此事,但是也有商家不愿屈服,最终却遭到“刷手”们连续一个月的差评攻击。
从淘宝卖家到外卖商家,刷手们无处不在,而刷单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个增加收入的小兼职而已,殊不知,你的一些做法已经违反了法律,严重时可是会判刑的。
“想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赚钱吗?诚邀您兼职刷单,按条结算,日入百元不封顶……”类似这样的信息,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手机短信,而一部分人在斟酌之后,确实陷入了“高薪”的诱惑中,觉得足不出户就能赚钱,岂不美哉?
这样的刷单信息,经常会有针对性的发布,而家庭主妇、年轻人以及很多大学生,都是刷单大军中的一员,本以为只是赚个外快,但是专家早已解释过,刷单就是一个违法行为,如果因为刷单造成了受害者严重的损失,刷客是可能构成犯罪的。
尽管很多专家已经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刷单行为不可取,但是市场上的“刷手们”,仍是只多不少。而刷手们真正的收入,真的能够惊掉众人的下巴。
在如今这个智能手机满地的时代,手机上的APP也是多如牛毛,不少消费者在进行选择的时候,总是不知道选哪个。尤其是同类型的APP数量越来越多,而一些平台上的排行榜单,则成了消费者们下载的参考数据。
有了排行榜,各大企业就开始发力,如何让自家的产品脱颖而出,成了企业最大的研究课题,而需求往往会产生一些“市场”,至于这些市场是否“合法”,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为了提高各家APP在应用市场中的排名,“刷榜”这一地下产业链,也应运而生。而依附于这一产业链的从业者们,也发掘出了一个新的生财之道。而“刷榜”获取的利润,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从一贫如洗到开豪车、住豪宅,你觉得需要用多久?除开你中500万彩票的可能性,普通人想要完成这一目标,少说也要十年起步,但是有这么一个人,只凭“刷榜”就成功年入千万,而铤而走险的背后,是法律的制裁在等着他。
近日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区检察院,对12人提起了公诉,而此次公诉的关键词,就是“刷手”两字。是的,你没有看错,你以为平平无奇的“刷单”,它真的是一个违法行为。
居住于连云港的江某,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从一贫如洗变成了身价千万的“富豪”,而他来钱的路子,就是通过“刷榜”。刷榜和刷单理论相似,只不过一个是给APP刷排名,一个是给商家刷销量,本质大同小异。
消费者们在应用商场中找APP的时候,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往往会通过排行榜来做决定,而一众APP所属公司,也由此萌生了一个想法:找人刷排名。而江某,就是靠着这条产业链大赚特赚的。
根据江某的表述,他们会在一些软件平台上,接到一些“订单”,而订单的任务就是帮助一些公司推广他们的APP,个人或者工作室接到订单之后,就会开始下载该款APP,下载并试玩几分钟,就算完成一个订单。
根据江某的介绍,这些订单一般一单能赚1元到2元左右,如果是打包的话,价格会有优惠,但是总体上收入会更高。除了下载试玩之外,刷榜的人还要负责给好评,这就类似于淘宝和外卖刷好评。
某刷榜公司的销售人员表示,除了人工刷榜之外,还有一种是机刷,机刷的价格要比人工便宜一些,但是效果不如人工。根据商家介绍,那些虚假的评论一般都是通过马甲用户账号,经过多部手机发布,不过这种机刷效果不如人工刷。
根据那些刷榜销售人员的介绍,他们接订单是有一个公用的平台,上面会有不少公司来发布任务,而这个平台日均活跃用户是20万,这也意味着每天进行“刷榜”任务的刷手,起码都在20万以上,可见这条黑色产业链之庞大。
此前被提起公诉的12人,在2013年至2019年这6年间,靠着“刷榜、虚假好评”等业务,为不少手机APP上架应用商场提供排名帮助,而这些人为了高额的利润,不惜铤而走险,甚至触碰了法律的红线,据悉这几年间,他们的获利超过5000万元。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此“重赏”可不是教大家去违法乱纪,刷榜的收入纵然很高,但是这已经涉及了法律的红线,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非法公司来说,从业人员都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更不用心存侥幸了,目前连云港检察院已经开始着手审理此案。
不过我们也说了,有需求才有市场,如果不是一些公司释放出了自己的需求,这些“刷手”们也不会有单可接,但是在法律面前,一切都不是“借口”。不过作为消费者来说,在参考下载APP的时候,尽量不要只看排行榜,给各大企业们一些发挥空间,这样自然能减少刷榜现象的出现。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一夜暴富”成真?“刷榜”重出江湖,有人六年“刷”出5000万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