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评论员 高路
春节来了!微信红包封面火了。很多企业都发了限量的微信红包封面。手快有,手慢无。
(图片:视觉中国)
据澎湃新闻报道,微信红包封面热潮之下,有人已经开始以此盈利。在某二手平台上搜索红包封面,可看到不少卖家在卖微信红包封面的序列号,定价数元到数十元不等。
自推出之日起,微信就明确规定,定制方不得因为微信红包封面而以任何形式向用户收取任何费用。那么,这些要收费的“红包封面”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呢?
记者以8元购买了一款红包封面,卖家发来一串序列号,并介绍兑换方法。兑换领取后,发现该卖家是以广州某公司运营的公众号名义进行红包定制。然而,该公司微信公众号没有发过消息,注册日期在今年1月。该卖家一共上架了四十余款商品,大部分为红包封面,以8元计算,1元作为定制成本,每卖出一个就有7元进账。
千万别小看了这一个几元钱的进账,积少成多,以红包封面为关键词按销量排序,排名靠前的卖家成交量都在数万单,以此计算交易额在十多万甚至数十万。
领红包原本是件快乐的事,企业通过红包封面这样的方式回馈消费者的厚爱,做一些推广营销,让利于消费者,皆大欢喜。可是,如果领了这些名不副实的“红包”却让人有种说不出的。
互联网经济以诚信为本,社交媒体用户量巨大,一旦出问题波及面也会非常广,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人上当,也可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不容小视。
这几年,各种平台上的“红包”乱象不少,比如包装成各种容易让人上当的形式,诱导用户点击;冒充官方编造虚假消息,再以“大额红包”为诱饵,欺骗和诱导用户进行点击;有些则在朋友圈里泛滥成灾,利用好友关系链实现病毒式传播。有些“红包”“分享成功”以后,会让用户关注一些不知所谓的公众号。
不管是收费还是诱导关注公众号,都是在用不光彩、甚至非法的方式谋利。运营平台需要承担管理责任,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堵上这些漏洞,设立便捷的投诉维权通道,建立灵活快速的处理反应机制。
用户除了多一份防范意识,还需要积极维权,大家都因为“一点小钱”怕麻烦,都不愿意较这个真,最终只会便宜了那些无良商家。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时评|不该收费的微信红包封面却在网上叫卖,平台该管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